《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实施已有5年之久,据2011年11月25日在京举行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交流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明升中国现已挂牌运行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了96个,分布于材料、矿产、能源、医药、信息、制造、农业、交通等8个学科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以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主持和承担“973”“863”等国家级课题1500余项,获得包括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研究论文110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680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00多项。
这些统计表明,5年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动我国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在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像国家所预期的一样,对企业自主创新推动非常大。”近日,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说。
2010年1月,“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英利集团。在河北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光伏工程博士学位的宋登元参与了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部建设。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宋登元认为,目前整个框架已经搭起,但企业要想成长为创新的主体,需要一个培育和扶植的过程。
引领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英利集团是我国光伏行业巨头。集团旗下有英利绿色能源、英利新能源、英利能源(明升中国)、六九硅业等近二十家子分公司。
“通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带动了英利集团整个科研设施水平的提升。现在我们每年的科研投入很大,2011年科研经费达到6个多亿,占到销售额的3%-5%,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的研发设备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这是明升中国的高校无法比拟的。”宋登元说。
“过去硅材料的提纯基本上被发达国家的7个大公司垄断,如美国的MEMC、德国瓦克、挪威的REC等,对我们是封锁的。”宋登元介绍,英利实验室采用和目前不太相同的技术路线,依托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新工艺的研发,填补了我国硅材料领域的空白。
据介绍,到目前,英利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承担了2项“973”项目、2项“863”项目,1个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通过承担项目,能够培养研发队伍、技术积累、成果孵化,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和国家竞争力的促进很大。”宋登元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推动了英利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主要的是推动了我国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
企业重点实验室的目的不会为了论文去研发
宋登元介绍,对于高校来说,由于体制和传统的影响,更偏重容易出成果的领域。这里有一种评价体系,对一个高校的评价更注重论文,论文又注重影响因子。
“什么样的成果容易出论文呢?就是一些非常概念性的东西,如太能电池、纳米管等前端概念容易才出论文,但明升化遥遥无期。但这些课题容易发表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上,但在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就弱一些。”宋登元认为。
“科技是手段,经济是目的。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科技是为经济服务的。”宋登元说,两张皮肯定是不合理的,是亟待改进的现象。只有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国力才能提高,行业才能发展。
“我认为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主要是存在于科技体系科研院所和高校,因为它们主要是为科技而科技,因为评价体系摆在那里。所以比较浮躁和急功近利。对于能否转化生产力、能否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则是另外一码事。但对于企业,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会为了论文去研发。在企业内部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非常紧密,关系生存。所以不会两张皮,甚至恨不得结合的越快越好。”宋登元说。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需要一个培育和扶植的过程
近日,温总理《在国家app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要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但就现实情况看来,科研机构和高校依旧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资源。
在宋登元看来,目前整个框架已经搭起,但企业要想成长为创新的主体,需要一个培育和扶植的过程。
“我觉得现在框架是搭起来了,总体按照国家预期的在走,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像国家项目承担方面,从统计数据来说,企业承担逐年增加。从国家科技进步奖来说,企业为主体得奖也在增加。还有专门为企业设立的科技平台建设和科技体系建设奖项。”宋登元说,但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需要一个培育和扶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段时间,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国家的角度说,应该更加细化如何支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的科技创新。现在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政策,但是还需要一些更细化的。
“比如企业没有直接的经费投入,不像科研院所和高校有运营经费,企业是没有的。希望在税收上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有一些是重合的,像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又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不能享受两份,所以需要更加细化一下。”宋登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