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思玮
“与临床研究相比,基础研究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国际舞台上。所以说,基础研究的论文应该尽可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而临床研究的文章,比如对某个病例介绍与分析,或许在国内发表后的影响力更大。”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杨雄里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采访时表示,作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将“视线”放在国际上。
慎用“国际领先”
谈到近20年我国神经app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杨雄里用“不可同日而语”来形容。“在一些重要领域,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药物成瘾的神经机制等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
究其原因,杨雄里认为,主要在经费和人才两方面。
“原来的‘攀登’项目全部经费仅有几百万元,而现在的‘973’项目通常都在3000万元以上。”杨雄里说,经费虽不能说十分充足,但已经不再成为阻碍研究的关键问题了。
此外,经历了“八五”、“九五”等一系列项目后,国内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得以充分锻炼,成为领域内的中坚力量。而海外学者的回国,更加壮大了队伍力量。
但杨雄里觉得,国内神经app的团队规模、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他认为,用“国际先进”来形容神经app某些领域的当前水平比较贴切,而应慎用“国际领先”词语。
“我个人认为,国际领先就好像一马当先,万马在后跟随一样,而实际上,在神经app领域真正能够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杨雄里直言不讳。
注重与临床相结合
相比过去基础研究的思路,杨雄里感觉,神经app研究的另一个明显变化是,“更多的研究人员正在考虑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我长期从事视网膜基础研究,近年来也正在努力地和临床相结合,比如我们正在研究,在青光眼、糖尿病造成的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下,视网膜神经活动的变化,从而有可能为这些疾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启示。”
当然,也不能过分地要求所有的基础研究必须从临床中凝练app问题,毕竟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如果过早考虑实用价值,或许是一种短视的表现。”杨雄里表示。
谈到“一稿多投”的问题,杨雄里态度非常坚决:“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在我们团队中,如果研究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署有导师名字的论文投寄发表,就将被取消学籍。”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3-22 A1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