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陆琦 李晨 来源: 发布时间:2012-3-3 10:09:43
选择字号:
心理健康干预:从高危人群开始
 
■本报记者 陆琦 李晨
 
虽然当今明升中国社会对各种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真正准确理解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公众和app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明升中国app院心理研究所网站上刊登出一则《政法干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员培训班的通知》,旨在培训各地公、检、法、司政治部组织宣传教育和人事管理干部,各级党校、政法系统直属院校心理学教师等。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app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超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表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压力也越大,心理健康越高危。”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副处长、心理测量和心理短期培训部主任王菁华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作为权威学术机构,他们没有像普通心理咨询机构那样仅仅关注普通群众,而是开始着眼于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人群。
 
这次培训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培训的第二期,第一期针对的是全国党校师资,当时获得的反响很好。2012年下半年他们还将针对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领导干部确实属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政法干警、医护人员,甚至教师,都属于这类人群。”刘超表示。
 
政法干警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就是因为他们每天承受的压力高于普通人群。这次培训的主讲专家、明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副主任王淑合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转型期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执法环境的急剧变化,政法机关维稳和反腐败任务日益艰巨,以警察为代表的政法干警面临的工作压力、思想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对一线民警的工作量作过统计,结果发现:一年中,除了正常上班外,一个警察还要在单位值班150天,加班127天,出差33天。国家法定的休息日、节假日,警察几乎没有享受过。
 
“政法系统的工作千头万绪,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突发事件又特别多,身心张弛得不到平衡,时间长了,容易出现生物钟紊乱、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除此之外,丑恶事物、丑陋现象等对警察心理造成的压力,也会形成心理问题。有数据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前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就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得多。
 
工作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警察还会碰到部分群众对执法活动的误解和干扰、晋升机会少而造成的公平感缺失等问题。
 
尽管面临的压力巨大,但直到2003年9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一位巡警将劫持人质的歹徒一枪击毙,明升中国民警才第一次在执行特殊任务之后接受心理服务。在王淑合的印象里,此前我国对警察的心理健康并未有足够重视,往往过多地强调警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心理健康是非常严肃而复杂的。它在app中的概念,与当前我国公众的理解是有差距的。”刘超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仅包括没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而且应当具备能认识自己的能力,能应对生活压力,能正常工作,能对社会作出贡献等。
 
而目前我国公众认为的心理健康恐怕还仅限于没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这个层次上。“希望通过app家的努力,有一天能让明升中国公众正确理解心理学,认识心理健康。”刘超说。
 
但他也很清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社会心理问题增多,人们自然而然就关注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其他方面还无暇顾及,这也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
 
因此,培训心理健康督导员,让行业中的人帮助同行业的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这样能把队伍扩大,让更多受到规范培训的有资格的督导员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去帮助更多的人。”但他又强调,我国目前权威的心理学机构还太少,现有的几所权威机构应当而且正在承担着加紧制定心理咨询从业标准的责任,这将对心理学更好地应用于社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3-03 A1 明升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