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长安
“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app研究、社会服务。根本属性是创新,大学又是思想的圣地、学术的殿堂,是传承人类文明、创立先进文化的圣地,大学的功能和性质要求自身必须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更好地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
近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河北农业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桑润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所农业大学办学历史、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不尽相同,在农业科技创新中,不能面面俱到,要扬长避短,要突出大学自身的办学特色,这样才能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有所作为。
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
大学的功能和性质要求自身必须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桑润滋认为,首先,大学应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发挥作用。
“大学也是一座工厂,不同的是其产品是有思维的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创新性人才,大学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教师的学术思想融通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知识的闪光点和思想的创新点被学生主动消化吸收后升华,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桑润滋说。
“大学应在出创新性成果方面发挥作用,大学的app研究不同于其他研究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大学除具备上述强大的硕士、博士生团队外,还有综合的学科布局。”桑润滋介绍,河北农业大学已建成“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等18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农业部现代农业明升体系项目,该校有现代农业明升技术体系岗位app家14名,试验站站长4名;有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林学4个省强势学科,以及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饲料与营养等13个省级重点学科。为开展创新性研究,出创新性成果提供了技术平台。
建立起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是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比较单一的推广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推广模式由于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效果并不好,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的需要,应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
桑润滋认为,一是要健全县、乡、村、户推广网络,让技术走进农户,推广渠道要畅通。二是要从体制上进行探索,要改变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单一体制,发挥大学在人才、成果、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以大学为主体的推广体制,推广经费可直接拨给大学,由大学科技处或专门的推广机构(如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教兴农中心),通过县、乡、村、户推广渠道进行成果(技术)推广。三是在技术层面,成果(技术)针对性要强,成熟度要高,农民易掌握。四是在教师考核(评价)上,既要有科研技术创新方面的考评,又要有服务“三农”生产发展的考量,要同等对待。
简化科研管理程序
“项目(经费)少,是制约大学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桑润滋说,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均需要经费的支持,建议加大大学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支持力度,特别是地方农业大学的创新经费支持力度。
“大学的行政化使得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桑润滋介绍,教师有了一定官衔,就会获得更多的行政资源,因而就能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目前大学科研经费(项目)大都掌握在有行政职务的校长、院长、处长手中,工作在大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大部分因无科研经费,有劲使不出来,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创新性。
桑润滋说,双肩挑行政人员,不是不可以申请科研课题,而是科研资源占的比重过大,建议申报科研课题、评定职称,行政人员与非行政人员,按一定比例双轨申报,双肩挑按行政人员对待。这样会使科研资源分配更加合理。
科研管理太复杂,对科研工作者占用时间太多,耗费精力过大。“项目申报、答辩、评估、评比、汇报、总结、结题、验收、鉴定、申报成果、申报奖励等一系列科研管理程序太复杂烦琐、耗费科研人员精力太大,影响创新效果,建议简化科研管理程序。”桑润滋说。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2-15 B2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