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张炯强 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12-11-26 16:36:40
选择字号:
高校抢生源一年早过一年 名目繁多考生疲于奔命
 
选优时间提前
 
早在今年9月,复旦大学就启动了第九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征文,包括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在内,共有39个名额可以享受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政策,获奖者在报考复旦部分文科时可享受优惠。北京大学2013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申请工作已于上月结束。浙江大学“启真班”招生名额于10月12日公布,共选拔了80名优秀高三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上周则宣布今年将继续在苏浙沪三地试点招收“科技创新潜质人才”。
 
高校“选优”不仅时间早了,优惠似乎也给得越来越多。以清华大学为例,该校继续推出“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获得推荐权的中学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在“领军计划”中,最终获得推荐生资格的考生,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不需要参加笔试,面试通过后,就可享受在高考中降60分的录取优惠。
 
自主招生当真全面提前了吗?记者昨天(11月25日)采访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和同济大学教务处处长廖宗廷,得到答复都是否定的。丁光宏明确:教育部尚未公布2013年自主招生政策,只有等教育部发布消息后,2013年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才能根据教育部的新要求出台各校自主招生方案。
 
那么,最近发布的各高校所谓“自招”信息,又是怎么回事呢?丁光宏解释,其实目前各校推出的“选优”政策,均属于“保送生”范围,在自主招生总人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以复旦“博雅杯”为例,参与竞赛考核的学生,均由该校自行组织测试;而如果参加复旦自主招生的外地考生,则需参加复旦加入的“北约”联盟统一笔试,后者参与的人数要远超过前者。
 
考生疲于奔命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各名校中,各种“选优”计划名目繁多,诸如“校长推荐”、“创新人才计划”、“卓越人才计划”等等,实则是在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生之外,又多了一次“考试”选优过程。表面上看,考生的机会多了,以报考复旦为例,学生可先参加“博雅杯”,如果不成功再参加复旦自主招生,再不成功可参加高考裸考。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内高校的各种“选优”及自主招生,到了最后,学生仍绕不开高考这一关,只有过了一本线才能使自己的“选优”过程圆满落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要不止一次地面对各类选优计划的考试,体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又要面对繁重的应试教育,高考中保持较高的分数,反反复复,疲于奔命,学业负担将越来越沉重,带给家长的高考成本也越来越高。
 
记者注意到,眼下,国内一些高校正试图跳过传统的自主招生模式,加大“选优”力度。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提出设想,设立“试点班”,试点班中的50名本app生将全部从高二学生中录取;四川大学等高校也纷纷抛出类似的自主招生政策,大学争抢优秀生源普遍开始向低龄化发展。香港大学将于12月发布2013年招生计划,较往年整整提前了三四个月。
 
可以预见的是,2013年,国内几大名校之间的生源争夺战将日趋白热化。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高三优秀学生越来越繁重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生活,是否有悖于自主招生的初衷,值得大学校长们去反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