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才妃
气候变化、金融危机、恐怖主义……人类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可能,但是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总是跑在变化之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博林格近日在参加“北京论坛”时表示,大学应该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它有义务向新一代人清晰地描述全球化的社会,而要想履行这一职责,大学必须重新反思教学与科研的课题。
全球化保证学术活力
“有些人说大学反应迟钝,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李·博林格说,“从本质上讲,大学是‘灵活’的反义词。我们经常会感觉力不从心,只能在时代的潮流后面拼命地追赶。”
事实上,哥伦比亚大学可谓最具全球视野的一所大学。2009年,哥大在北京设立东亚中心;今年9月,哥大在里约热内卢设立了第八个哥伦比亚全球中心,目前其全球中心网络已覆盖五个大洲。
“哥大致力于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兴要素。”李·博林格表示,这些全球中心能够在地区间发挥灵活的枢纽作用,把各个领域的学者、学生、官员、企业家和创新人士聚集在一起。
今年夏天,哥大组建了两个学者考察团,赴海外探讨如何以创新型方式应对发展问题。其中一个团队来到北京、上海了解相关政策。许多人回国后叹服道,所见所闻足以改变自己的一生。而这项活动正是得益于全球中心的组织安排。
“大学应该改变体制,才能保证学术活力,从而不断追求使命。” 李·博林格深信,全球中心网络会将新思想传播回母校,使得师生的思考方式发生大改变。“我们必须发生改变,否则就无法用全球化的教育给自己、他人以启迪。”
公众可从大学的作为中受益
大学生们总爱说,“我认为”、“我感觉”。
李·博林格认为,这样远远不够。“大学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本能的反应,不要把问题过度简单化,不要对各种课题浅尝辄止。”在大学,学生必须说出原因,解释想法,提出前提,为自己的假设辩护,并证明结论的真实性。
大学固然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可大学外的世界却另有规则。在李·博林格看来,大学需要改变,公众也需要改变,而且公众可以从大学的作为里取得很多收益。
他指出,当今的社会气氛缺乏宽容,不相信甚至反对专业知识,尤其在公共场合下,人们采取“少说话,少犯错”的态度非常糟糕。
“如果我们想要对社会有所影响,必须具备三元素:理性的引导、学术研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要吸收大学中培育出来的钻研与创新的精神。” 李·博林格说。
在他看来,人类的民主不仅仅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还要承认在对话的牵制中会得出更理想的决策。为此,他建议,所有的学科都应该联合起来,尤其是理科和文科,帮助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不管其他机构怎样,大学一定要承担起这一责任。无论是生活在传统的社会,还是新兴的社会,我们一定要有公开的辩论讨论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因为,人类的进步有赖于思维的质量以及据此作出的决策。”
《明升中国app报》 (2012-11-21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