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卢义杰 来源:明升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10-15 10:23:29
选择字号:
民间版双学位遇尴尬:国家暂无明确双学位政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07年调整的学士学位证书版式。(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北京某高校2012年颁发的双学士学位证书。该双学士学位证书的信息无法在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且其证书编号的位数与教育部统一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的编号位数不一致。小陈供图

10月15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开始接受报名。在查阅近日发布的招录职位信息时,一些福建的考生担忧地检索着一个关键词:双学位。
 
这些考生的担忧,与两个月前福建省2012年秋季公务员考试的“双学位风波”有关。
 
8月16日,福建省公布了《2012年度秋季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其中规定:“报考者的第二学历(位)须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学历(位),在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教育部唯一指定的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网站)上电子注册,可以查验。”
 
一些修读双学位的福建考生这才发现,他们在校期间除本专业外修读的另一个专业,在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中并无注册信息。按照上述在福建省首次明确出现、在其他省并不多见的新规定,他们无法以第二学位的专业报考岗位。
 
这一新规定,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此后,9月下旬,福建省教育厅将多年来“在校修读第二专业(学位)”的省内毕业生名单一次性公布,风波逐渐平息。不过,福建省教育厅对各校今后学历证书的颁发作了限制。
 
在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看来,学生获得两个学士学位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国家教委等部门1987年推动的“第二学士学位”,二是现今各高校自行开展的“双学位”教学。他指出:“目前,我国实行的还是国家学位制度,不是学校学位制度。所有的学位必须是国家承认才算数。”
 
让考生心有余悸的“双学位风波”
 
提起两个月前的“双学位风波”,林萍仍心有余悸。这名福建农林大学2006级的学生说,如果本科时没修读双学位,毕业后她拿到的学位只有一个文学学士。
 
大一下学期,学校发布双学位、双专业的报名通知,凡本专业成绩达到一定条件的,可申请修读另一专业。若申请修读的专业与本专业分属不同的学科门类,称为双学位;若相同,则是双专业。为了拓宽就业出路,林萍选择修读了一门管理类专业。
 
事实上,在福建省23所本科高校中,超过半数开设了类似的双学位或双专业。福州大学城的各本科高校在2011年组建“八校联盟”时,也有联合推行双学位、双专业的约定。
 
在福建农林大学,“双学位”修1学分需交100元,3年学习共需交六七千元。2010年大学毕业时,林萍在文学学士、管理学学士中分别都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当年,她所在班级就有人按第二学位的专业考上了福建省公务员。
 
“今年8月,我也准备报考省公务员。没想到新规定来了。”林萍说的新规定,指的是8月16日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干部六处、福建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发布的《福建省2012年度秋季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全日制普通高校双学历(位)的报考人员,其第二学历(位)的专业可用于报考相应专业要求的职位。报考者的第二学历(位)须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学历(位),在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电子注册,可以查验。”《指南》第一章写道。
 
经查询,林萍才发现,她的第二学位的专业并没有在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注册,周围甚至外校同学也是如此。最终,她以本专业报了岗位,一些为考公务员而修读双学位的同学则放弃了报名。
 
8月22日,报名截止前3天,福建省组织部门发布补充通知,称同意双学位、双专业考生先通过初审,但在面试资格复核时必须提供电子注册信息,否则取消面试资格。通知将“福建省教育厅网站”也列入了查验网站。
 
“双学位、双专业考生在资格初审时,招录单位无法查验其相关证书的真实有效性。”通知如是解释出台新规定的原因。
 
见此通知后,另一名“双学位”考生张荣急忙登录福建省教育厅网站。点开左侧的“双学位、双专业毕业生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信息查询”系统,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后,弹出的对话框令他大吃一惊:系统没有你查询的信息!
 
明明修了双学位,怎么查不了呢?考生们在网上的抱怨升温了。不过,由于学校老师反复强调双学位注册信息马上就能查询了,9月15日,张荣还是硬着头皮参加了笔试。
 
18日傍晚,微博上传来了迟到的好消息。张荣发现,教育厅网站原先的查询链接下方,多了一个“第二专业(学位)毕业生证书信息查询”入口。在新系统中,他终于查到了注册信息,包括专业名称、毕业证书编号及学位证书编号等内容。
 
但张荣依旧郁闷,由于准备不足,他感觉笔试发挥得不好。省外考生则发现,他们的“双学位”信息在福建省依旧无法查验。
 
而考生心中的疑云仍然没有散去:当初在校修读的明明是双学位、双专业,为什么在福建省教育厅网站的“双学位、双专业查询”系统反而没有注册信息呢?
 
双学位?第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
 
事实上,这两个查询系统,与福建省两种“双学位”的探索模式有关。
 
2009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五家部门联合发文,在全省高校毕业生中试行“双学位”、“双专业”制度。文件说,只要符合高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的,毕业生可向所在高校申请并免试入学,学制一般为两年。
 
文件规划了各1万名本科、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参加试点。在双专业规划中,本科应有7000人学习“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大工业主导明升、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高职高专应有9000人的专业与福建省十大紧缺领域有关。
 
这种以毕业生为主体的双学位,将由校方颁发《某某学校第二学位证书》和《某某学校第二专业证书》,并在福建省教育厅进行省内统一电子注册,本省范围内承认学历、学位。教育厅网站“双学位、双专业查询”系统里的,就是这部分信息。
 
2009年3月,《app时报》刊文称,这是一场“以双学位之名尴尬突进”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这篇文章区分了“双学位”与“第二学士学位”的不同:前者,是由高校“设计一组较少的课程(比辅修课程多些),供在校本科生在主修专业之外修读”;后者,指的是“学生毕业后再开始另外专业课程的学习”。
 
根据1987年颁发的《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设置要由教育部批准,任何高校不得擅自招生和授予学位。
 
该文作者推断,福建打着“双学位”名义进行试点,可能是为了在经济危机、毕业生就业突然困难的背景下,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使本省双学位专业设置与明升升级调整相匹配。文末,作者还提出了希望国家完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政策的建议。
 
然而,这场规划并非一帆风顺。当年6月,福建省教育厅下发通知指出,部分高校对试点存在宣传发动不到位、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督促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2010年2月,福建一所省属高校公布了“2009年毕业生返校修读双学位、双专业名单”,共23名毕业生修读教育学、法学、英语、财务管理等双学位,最少的专业仅1人。此前,该校被分配了1000个招生指标。
 
在这之后,该校官网没有出现过单独面向毕业生的双学位招生通知。
 
事实上,在这场“官方版双学位”规划开始之前,福建不少本科高校已尝试双学位教育多年了。一些学校甚至半数以上学院都开设了双学位专业,其中法学、经济学、外语等专业较热门。不过,这种模式主要面向本科在读学生,而非毕业生。
 
开设这种“民间版双学位”的理由,各校普遍表述为“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等等。各高校的辅导员通常会提醒学生:双学位只在省内承认,外省同学报名需慎重。近年,一些学校还会声明,“双学位不能在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及福建省教育厅网站查询”。
 
与大多数双学位考生一样,林萍当初在2007年报名修读的正是“民间版双学位”。她所在的双学位班共有约100人,一般晚上或周末上课,每周4次,每次3节,每学期共三四门专业课。正常情况下学制3年,本科毕业时,双学位也正好修读完了。
 
“任课老师一再强调,不会因为我们是双学位学生就放松要求,上课必须同等对待。”林萍说。
 
不过,民间版双学位起初无法在福建省教育厅网站查询。若非今年的省考新规,这部分信息可能不会这么快被录入“第二专业(学位)毕业生证书信息查询”系统。
 
国家暂无明确的双学位政策
 
事实上,民间版双学位绝不是福建省内高校的专利。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北等绝大部分省份都有高校自发实行了双学位制度。
 
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告诉笔者,在我国,“双学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85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要针对现存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其中明确提到了“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
 
周光礼说,当时,关于什么是双学位、如何进行培养、待遇怎样,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进行规定。一些学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大学自主办学权的旗帜下试行了双学位。由于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的要求差别非常大,导致了培养质量各不相同。
 
1987年,《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颁布,其中明确修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前提是“已修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课程,已准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不过,目前多所高校实行的民间版双学位显然不属此类,也无法适用其待遇、管理等规定。
 
“社会上提到的双学位,可能有两种理解。有的人理解的是‘第二学士学位’,就是可在教育部备案查询的那种;而‘双学位’是各个学校在本科在校生里面搞的。不是一个概念。”周光礼说。
 
时至今日,在我国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中,均未明确“双学位”的定义。不过,各高校自发实行的“双学位”颇受一些学生的欢迎。
 
笔者发现,在教育部网站的政策咨询中,教育部分别于2007年、2008年公开答复公众留言,称:“国家目前没有实行所谓的‘双学位’制度”、“我们国家尚没有适用于‘双学位’的相应政策”。
 
但在教育部网站2005年和2006年的两个公开答复公众留言中,却有这样的定义:“双学位是在本app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学习了另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要求者可同时获得另外一个学科的学士学位。”
 
10月12日,笔者在教育部官网留言,询问关于双学位的最新政策。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答复。
 
民间版双学位有待“正名”
 
事实上,在今年之前,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的双学位报考者并不需要提供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注册信息。
 
2008年秋天,考虑到报考公务员更方便,福建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7级学生兰峰开始修读法学双学位。毕业那年,他凭借法学专业报考了福建省公务员,并在某县纪委的一个岗位中得了总分第一名。“面试资格复审时,没有人让我出示学信网的资料。”
 
该校法学院亦不止一名双学位学生成功考上福建省公务员。笔者获悉,2010年,双学位班的传播学院李某梦以法学专业考上福建省消防总队;同年,人民武装学院廖某晖考取了福州市某区人民法院;2011年,文学院张某娟考取了泉州市某县人民法院……
 
但是,今年的省考新规给一切带来变数。尽管福建省教育厅将近年双学位毕业生信息录入了系统,但一些考生仍担心政策是否会有变化。多名几年前以第二学位的专业考上公务员的福建大学生告诉笔者,一旦双学位不被承认,他们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工作是否会受影响;“如果以后我们还要凭第二学位的专业再考公务员呢?”
 
在10月13日发布的《201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中,笔者发现,广东省国税局等多个单位要求“双学位必须是第一专业报考”。这种情况已不是第一年出现。
 
在往年各省的省级公务员招考中,类似规定也屡屡出现。在各类公务员考试咨询网上,每年都有考生咨询双学位能否报考某岗位的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起初放手让各高校试行双学位,但不制定完整规划,这没有错。因为双学位在当时是新鲜事物,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现在我们的‘双学位’可能遇到了问题,就特别需要有人出面作出权威的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福州某高校的一名“双学位”毕业生告诉笔者。
 
其实,民间版双学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正名”。9月7日,福建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各校在9月15日(公考笔试日)之前将近年来第二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名单上报至教育厅,并尽快把这一政策告知有关毕业生。
 
文件同时指出,根据教育部2005年9月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毕业证书须在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进行电子注册。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校不得再颁发未经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电子注册的学历证书。
 
福建某高校教务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条规定意味着,以后我们学校“双学位”将不能颁发毕业证书。“以往,双学位学生都有1本双学位毕业证、1本双学位学位证,今后可能就只有1本学位证书了。”她解释说,但这不影响“双学位”的修读。
 
笔者询问,今后是否会继续开放双学位全省统一电子注册。她称暂时未接到上级相关通知,不过学校肯定会多方为同学们争取,这次的公布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在回答笔者的电话咨询时,福建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未就该问题做正面回应。但他多次强调:“只要学校按我们的要求操作,都可以查到。”
 
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双学位”都是“地方粮票”
 
“其实,从我国学位体系来说,没有‘双学位’这个提法。但是从教育角度来说,‘双学位’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学习另外一种专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笔者,在我国,学历与学位是不同的体系,学士、硕士、博士等属于学位,本科、研究生等则属于学历。现今的“双学位”教育常常是指,在学校开一个班级,成绩合格者,毕业后颁发另一个学位。
 
在他看来,双学位曾引起过很多人关注,是因为它介于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之间,学生没有读过硕士,但能拿两个学位。“两个学士学位,在以前的感觉是,两个总比一个强。”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已有一定发展,若从法律上再增加一个介于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的“双学位”,价值和空间并不是很大,“如果学校想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不妨尝试提高学生选课的空间。”
 
“双学位”或许已走到了政策的十字路口。有学生不解:如果它有名分,为何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如果它是违法的,为何现在不少高校都在开展,并受学生欢迎?
 
周光礼指出,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学校学位制度,颁发学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如果滥发学位,砸的是自己的牌子。“而我们是国家学位制度,不是每个学校的。从法律上说,北京大学和其他大学的文凭,价值都是一样的,有同等的含金量。”周光礼说。
 
“经济学有一个说法叫‘公地的悲剧’。一个牧场产权不明晰,每一个人都想在上面放牧,最后造成过度放牧。”周光礼打了一个比方,在国家学位制度框架内,每个学校想多发学位、发高等级的学位,反正都是国家的人格做担保。这是对国家学位制度的危害。
 
不过,周光礼认为,既然目前整体的政策框架仍是国家学位制度,如果国家对双学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个地方的做法就难以统一,很难让A省承认B省高校的“双学位”,相应地,B省也未必会承认A省高校的“双学位”,“大家都是‘地方粮票’”。
 
“根据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政府以前施行的政策,老百姓预期你的政策会保持稳定性,就根据以前的政策实施行为。现在,政府突然改变了政策,造成了伤害,根据惯例,要求保护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周光礼指出,如果省级公务员招考要改变针对双学位考生的政策,应该通过一定程序发布,甚至可以要求听证。(文中林萍、张荣、兰峰为化名)(原标题:民间版双学位走到政策十字路口)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