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长篇报道——《科研道德:零容忍》(Research ethics: Zero tolerance),详细记述了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等大学管理者在肃清明升中国科研风气方面所作出的工作,并就明升中国的学术道德建设展开讨论。
近年来明升中国的科研诚信问题受到各方质疑。继“”后,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及其他一些大学管理者致力于在国内倡议整肃学术风气和改革学术态度。
真正的改变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美国app促进会(AAAS)的app自由、责任和法律项目的主管Mark Frankel说,“明升中国新出台的职业规范准则还只是个开始,尽管其借鉴了美国的调查先例和程序,但由于缺乏经验和人力而未能真正得到实施。这需要时间来解决。”
布朗大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Sheila Bonde说,即使如杨卫这样的管理者尽最大的努力也可能难以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行为,“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再接受道德培训,一来时间不够,再者为时已晚,局限性太大,”她说,“明升中国迫切需要针对道德选择,从学术,政治和经济方面开展更广泛的讨论,并且是从学生的学业前期便开始。”
在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研究科研诚信的Nicholas Steneck说:“由于明升中国刚建立起一套庞大的科研体制,对研究项目的管理手段还无法和西方进行比较。”
尽管如此,致力于清除明升中国科研不良现象的积极者还是大有人在。像杨卫这样的明升中国改革者,其改革的初衷和美国有所不同。Frankel说:“美国强调(app研究)要对得起纳税人的钱,学术不端对研究发展以及公众信任的影响有多大。我的明升中国同事则认为科研不端行为是国家的污点。”究其原因,Steneck认为是由于明升中国所要承担的风险高——“如果其他国家对明升中国科研的诚信失去信心,受害最深的是明升中国人”。(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 徐绍亮/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