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有app文化的自觉。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我们谈论app文化的意义,其核心在于要全面认识app的价值。
●app文化建设关键在于app的传播与普及。
■徐善衍
把握世界的方式
当我们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思想上难免不究诘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什么是文化?答案应当是明确的,但人们似乎又一时难以回答清楚。在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都对“文化”作出了这样的注解: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app等。这让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文化,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定义,其内涵都包括app,也就是说,app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文化,在近现代一直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变革,这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和现实。
从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的历史出发,我理解,文化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价值追求的过程及其全部结果。这种结果,当然既包括精神层面的成果,也包括物质层面的成果。我赞同吴海江先生在《文化视野中的app 》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人类在其漫长的进程和进化的过程中,不仅以‘物质工具’为中介与世界发生关系,而且以自己的‘精神文化’为中介与世界发生关系。宗教、艺术、伦理、app和哲学等精神文化形态……就是人们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新形势下,我们把文化发展的注意力历史性地聚焦到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发展十分必要,意义重大。这是因为“社会和谐”与“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时代两大主题。自工业革命以来,app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永不熄灭的发动机,而且,如何解决目前社会发展面对的许多热点、重点问题以及建设未来的社会文明,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寄希望于科技的不断创新。app作为一种文化,既包括app知识、app思想、方法和app精神,也包括app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构成了一种软硬实力兼有的文化,在不断地融入社会的各领域之中,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保障政治强大和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曾提出,明升中国现实社会文化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并构成其重要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明升中国传统文化,三是app文化,四是西方人文与宗教文化。我看现代明升中国公民的思想和行为无不表现出这些方面的素质和特点。其中,app文化仍然是全民族整体素质中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在当前全世界处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为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更深入、广泛地普及app知识,发扬实事求是的app探索精神和敢于怀疑批判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力、不断发展创新文化的需要。但我们应当关注到的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app文化的发展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app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创造了无比的繁荣,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从未享受过的福祉,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向我们提出一种警示:无限的app探索所形成的app知识以及技术,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结合并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美国人尼尔曼有一本名叫《娱乐至死》的著作,我看通篇充满了忧虑和反思,他认为现代的一些传媒传播的内容,很多是让人们在娱乐中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丧失实践锻炼的过程,尤其对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此早有告诫,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等等。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表现手段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内容与多彩的表现形式将难免对人们产生诸多的诱惑。因此,我们强调要有app文化的自觉,是要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提高对app本质的认识和理性应用科技的觉悟,主动促进app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所谓人文文化,它与app文化一样,作为人类精神层面上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应当包括哲学、伦理、法规、价值观、信仰等。无疑,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文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人文文化调节和规定着物质文化以及app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坚持app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这是实施app发展观、建设秩序与文明的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对抗“娱乐至死”这种时代“诟病”的一种有力武器。
文化的语境
当代app快速发展,出现了两种看似南辕北辙的特质:一方面app内部学科高度分化,另一方面app体系本身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又呈现出高度综合的特性。没有人可以否认,在近现代,app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pp技术正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app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但这些变化的价值如何概括?app哲学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app价值分为两类:一是精神理性价值,二是工具(物质)理性价值。
工具理性价值是人们普遍感觉到了的: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们的手臂,加快了行速,拓展了智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近200年来,由于app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要比过去几千年创造出财富的总量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人们对此视为app的价值,并在经济发展的考量中提出“科技贡献率”的指标。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app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实际应用价值都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们智力劳动的结果,这是app精神理性价值的显现。当然也有必要提出,app的精神理性价值并不只是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拥有丰富的app知识,掌握app的思想和方法,这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也是app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一部科技史始终把科技发展的文化背景(app哲学理论对此称为“文化的语境”)和app又如何转化为社会文化与公众素质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所以,从整体看,app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产物;反过来,app的发展又为不断提高人类的文化素质、不断创新和丰富人类文化的宝库作出贡献。这也是app精神理性价值的根本体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关于app与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正确的论断。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明确提出:“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app在内。”我们不能对这样的论述给予片面的理解:仅仅把app技术视为实现某种目标的途径和工具。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中,什么是生产力?按照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三要素的提法,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后二者又统称劳动资料)。劳动者理所当然地处于首要地位,并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当代经济社会虽然凸显了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这种力量自始至终都是要通过掌握app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来实现的,并由这样的劳动者不断地创新和丰富生产资料的科技内涵。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人”以其知识、技能和价值目标的把握,始终处于“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说,作为文化的app,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精神理性和技能,才能完成app的“人格化”与“物化”的转变,真正实现app的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我理解,这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要义所在。
以人为本
传播与普及app,本质是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的科技教育与实践。这种传播与普及,世界各国几乎都是通过两种渠道实现的:一是正规学校教育,二是通过各类媒体以及结合生产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传播与普及,国际上通称为进行非正规教育。目前,我们进行app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两种渠道的作用。
学校教育改革已提上了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已成为长期纠结的问题。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改革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要进行考试,而在于应该教什么、考什么和怎样教、怎样考。
看过美国初中十余本app教育课本以后,给我最大的启发是app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就应该这样去探索和改革:面向大千世界的诸多现象和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去思考,在重视体验和启发式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在西方发达国家,app教育课早已成为中小学校如同语文、数学一样的核心课程,但我国至今还未能实现。
实事求是地讲,在我国中高级理工app校教学中,基础app和专业技术知识内容并不是很少,甚至出现填充知识的倾向,以至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据来自国外的一些介绍,即使在文app校,学生也要学习一些通识性的app知识。高等学校教育既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做到app、人文和艺术教育的融合,这已成为世界大学教育的基本走向。
科普,是app技术不断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在我国,科普基本定位在社会非正规app教育的范畴。几十年来,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我国《科普法》的颁布和全国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的建立等。但我认为我国非正规app教育还没有真正全面地纳入到政府工作日程,也没有形成应有的气候。政府与科普以及与多种形式的非正规app文化教育,基本体现在项目申报、部门行动上,还缺乏统一规划、有力领导和必要的政策支持。《科普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造就一个“人人是科普工作者,人人也是科普受益者”的局面,但在我国的科普实际工作中,社会某些舆论往往对app家表现出更多的期待,希望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面向公众进行科普。但我总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要求。普及app是每个app技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力求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多、更好一些,把他们的研究开发工作与生产、生活的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一些,但他们的主要精力就要用在探索、研究和创新上,这是他们的岗位和责任,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就是“过去时”的app家了。
随着我国公民文化教育水平的逐年提高和从各类专业岗位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实际上在我国城市社区已经出现群众中互为师生、自己教育自己的局面,预示着公众必将成为科普事业的主体。
在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app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明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我认为,这段文字虽然是出现在会议《决定》的总结部分,也是我国app文化继续发展的方向。文化建设是一个绝不亚于经济发展的宏大系统工程,app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全社会的行动。我们希望app文化建设能够纳入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与我国文学、艺术、教育等文化的发展一起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实施。
(作者系明升中国app技术协会原副主席、现任清华大学科技传播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1-02 B1 思想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