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仲玉维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8-22 9:43:50
选择字号:
何祚庥:院士评选看对国贡献 施一公未必能当选
 
北京大学明升m88app学院院长饶毅因落选院士评选,此后宣布不再参与院士评选。此事引起舆论关注。
 
昨日(8月21日),饶毅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认为这次落选,不可能是学术上的原因,特别是明升m88app界,都知道问题在哪里。“有些人可能会说,落选是因为我多说话,有一点这个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因素。”饶毅说,首当其冲,是一些人对我们这一群人回来感到不安、不自在。
 
饶毅经常在媒体上发声,曝一些app界的内幕。包括对app界浮躁、明升中国科研基金的分配体制、学术不端、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等,由此在明升中国app界引起争议。针对这些问题,饶毅再次进行了阐述。他说,国内很多人对app无兴趣,只是希望做科研而获得院士。“应该让年轻学生看到,不做院士,科研还可以做得更好。”
 
学术界高职称弊大于利
 
新京报:你发博客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院士候选人。博客是早写好的吗?
 
饶毅:这个博客是我三月写的,预计到自己不会当选。并不存在两个版本,我已经猜到(落选)这件事。
 
新京报:有人说,像你这样学术高水平的人都落选了,太诧异了。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做院士?
 
饶毅:在明升m88app界这20年的基本情况是,在国外做过博士后的,回国立即做正教授,或者更高级别。然后在《app》、《自然》、《细胞》上发一两篇论文,或是几篇发在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新京报:当院士与做app有冲突吗?为什么?
 
饶毅:当了院士以后,各种事情就多起来,做app的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app活跃期比较早就结束了。尽管不少人做院士后,资源增加、文章数量增多,但真正质量和高度有提高的极少。
 
新京报: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饶毅:在app水平本来就不如国际先进的情况下,如果研究的活跃期比国外教授还短,那么明升中国app就只能在中、低层面追赶。
 
新京报:你还说过,明升中国app界比较浮躁,为什么?
 
饶毅:明升中国app界浮躁的原因有很多,改变这一局面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在对app工作者增加支持的情况下,降低职称。
 
明升中国职称普遍太高,原因是历史性的。上世纪90年代迄今,因为明升中国科研条件和个人待遇比较低,难以吸引国际的人才,所以只好以高职称作为补偿,这是一个不得已的措施。
 
高职称的现象,弊大于利。因为绝大多数机构不能开除人,如果没有晋升压力的话,一些人是否好好工作,单位无法对已聘任者提要求,而只能听其自然。
 
做好研究不如拉好关系
 
新京报:2010年9月3日,美国《app》杂志刊登了你和施一公撰写的《明升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明升中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当时科技部长在答记者问时称,“他们深深地伤害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感情。”这篇文章为什么引起了这样的回应?
 
饶毅:文章里主要说,近年来,明升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对明升中国的科研,没有起到应有的强大促进作用。
 
新京报:为什么这样说?
 
饶毅:每个申请研究经费的人心知肚明: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的app家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新京报:要搞好关系?
 
饶毅:在明升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的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相当比例的研究人员花费了过多精力去拉关系,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学问或是培养学生,有的干脆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力使用。
 
新京报:这个秘密你公开说出来了,其他人什么态度?
 
饶毅:明升中国大多数研究人员,常常嘲讽这种存在明显缺陷的经费分配体制。矛盾的是,绝大多数人却默默接受了这个体制。
 
新京报:据你所知,现在研究人员是怎么拉关系的?
 
饶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授,虽然条件比现在差,app热情却高很多,骑自行车、搭公交车去听学术手机版。
 
在明升中国明升m88app界,90%以上的教授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手机版。现在,很多单位,不仅教授不听国际学术手机版,甚至发出邀请的领导本人都不去听。
 
但有些人却为了当选院士的选票,而只听国内院士的手机版。
 
新京报:所以你觉得明升中国科研文化出了问题?
 
饶毅:明升中国目前科研文化中的问题是,在浪费经费资源、腐蚀学术精神、阻碍科研创新。
 
我们是发论文慢的活标本
 
新京报:在国内的学术圈中,你的论文数量并不多。2006年、2009年、2010年,你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
 
饶毅:是的。这是国内实验室中发表论文特别“慢”的活标本。但是,我们实验室有多篇高质量论文,超出同期一般院士的论文。
 
新京报:怎么理解这个“慢”字?
 
饶毅:app研究要慢,不是偷懒不做,而是指重要的结果出现可以慢;但研究者积极思考,积极做实验,积极从各方面推进研究。
 
目前,明升中国app界发表论文比较求快。有人讥笑我老得不行而回国;有人认为我只能写博客不能做app;有人认为我做不出app才谈政策;也有好意告诫我发表论文比发表议论重要、而且应该又快又多。
 
新京报:我发现,你论文发表虽然慢,但对明升中国app界各种问题的披露很快,经常在国内外的媒体上,看到你的尖锐文字。
 
饶毅:我写这些文章,是为了推动改革、改善app文化,为了让青年学生少受不良风气误导,所以这些文章数量不能太少。而app是我的本行,自然有app交流的对象,无需在公众中谈。
 
新京报:那是不是要做个平衡,“app研究”追上“博客”的发表?
 
饶毅:我们实验室因为研究性质、转型、风格、时期等多种原因综合而不可能快。不是故意追求慢,是速度不能作为我们的目标,质量和高度更受重视。
 
学术不端不能依靠自律
 
新京报:未入围院士评选只是个引子,这次人们更多聚焦于学术风气上?
 
饶毅:学术不端是学术界的重要问题。前面我也提到过。
 
新京报:你认为“学术不端”的根源是什么?
 
饶毅:app研究已成为一个职业,人数很多,含有各种利益,仅靠app工作者的自律和自我纠正,是不行的。
 
新京报:相关部门怎么监管的,现状是什么样呢?
 
饶毅:科技部设有诚信办公室,出台了比较好的政策,但这不是常设机构,资源和责任不足以起到很大作用。国家自然app基金委的纪检监督局已经开始工作,处理申请基金委经费过程出现的不端,但不处理经费申请以外的不端。
 
这两个国家机构起的作用,可能在公众中的影响尚小于方舟子个人网站。
 
新京报: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饶毅:需要全国性机构对学术不端进行严肃处理,以便减小损失。在自然app和技术方面,由科技部或者国家自然app基金委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他们应该要求国内任何需要申请经费的单位,制定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规章制度。
 
对于非自然app的学术不端,教育部、社科院等也可以设立专门机构。
 
从今以后不候选明升中国app院院士
 
鉴于推崇明升中国app院前身中央研究院明升m88app方面代表性app家林可胜等、敬佩明升中国app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app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明升中国app院院士。
 
在表达了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
 
2011年3月5日写 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饶毅
 
■ 人物
 
饶毅
 
北京大学明升m88app学院院长。
 
1962年出生于江西。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app研究所副所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2008年回国时年届不惑,已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
 
两人的回国在当时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明升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声音
 
翟中和:饶毅还有很多机会
 
中科院院士的选举两年一次,次数还是很多,按照饶毅的年龄,这次没有入围,还可以再等等,还有至少10次机会。——明升中国app院院士、北大明升m88app学院教授翟中和
 
昨日,明升中国app院院士、北大明升m88app学院教授翟中和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科院院士的选举两年一次,次数还是很多,按照饶毅的年龄,这次没有入围,还可以再等等,还有至少10次机会。
 
翟中和今年81岁,他于1991年当选为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曾参加过二十多次对候选院士的投票。目前,已不再参与投票。
 
对于这次饶毅没有入围的原因,翟中和说,“很难说,但肯定是根据院士们的意见。”初选候选院士,是由各个院士发表自己的意见,生物学部大约五六十个院士来投票,不是一二个人说了算的。他说,依据院士们的投票,票数比较多就通过,票数少的不通过,过程很复杂、很严格。
 
对于饶毅,翟中和也讲述了三点,第一,我认为,饶毅是个好同志,工作也努力,做学问也比较好的同志,有一些成绩。第二:饶毅写“从今以后不候选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是可以的,但我认为是可以更缓和一点。第三,饶毅回国后发表了很多评论文章,评论一些人,个别文章评论得并不是很全面。
 
“因为他回国时间还是挺短的,对国内情况了解还不是很全面,评论一些问题要慎重。”翟中和院士说,他提出的矛盾、问题,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会解决。
 
何祚庥:关键看对明升中国贡献
 
院士的评选要求首先是app水平,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提高明升中国的app是否起重要作用。——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
 
昨日,84岁的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院士的评选要求首先是app水平,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提高明升中国的app是否起重要作用。
 
何祚庥说,自己与饶毅私交不错,他落选后,自己已打了电话表示安慰。但至于饶毅为何出局,他更愿意从院士的选择标准上讲一讲。“刚从国外回来不久,能对明升中国app做多大贡献呢?关键在这一点。”具体看谁对app贡献大,这个评判的标准本身就很复杂,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
 
他说,虽然这次清华大学明升m88app院院长施一公入围初选候选院士,“但我相信,施一公最后一轮时,也不一定能当上(院士),与饶毅一样的问题,回国多久?为明升中国做了多大贡献?”
 
何祚庥院士介绍,以前有过太多这样的先例,本来在国内工作,出去后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不容易选上院士。”不能拿国际上的app制度来评价来看明升中国院士选举,对于app水准的高低,世界是统一的;对明升中国app贡献的大小,则是另一个尺度。”
 
讲述
 
院士何祚庥点评院士待遇
 
为什么app界对“院士”的头衔如此感兴趣?院士能够获得什么呢?对此,昨日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1、院士一直在干活
 
院士是终身不退休的,非院士则要看贡献大小,来定是60岁还是延长到65、70岁才退休。“选上院士是不退休的,工资照拿。我84岁,不如优秀的年轻人干的好,但人家工资加10%,我的也加10%,工资照加不误。”何祚庥直言不讳地说,他现在所有的工资、奖金全部加起来,每月大约在1.5万左右。
 
不干活也给发工资?是不是不公平?何院士说,实际上,院士一直都是在干活,早上上班、下午也上班,虽然因为体弱多病,不见得天天8小时工作制。
 
而那些未选上院士的,到一定年龄只能拿退休金。根据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或是行政工作级别不同,退休金也不同。
 
2、房子也需掏钱买
 
何祚庥现在住在“院士楼”,房子是8年前买的。他在解放前就参加工作,和夫人工龄加起来90多年。
 
关于住房,一般是单位“分房”,员工来购买,即便是院士也得排队,主要是按照年龄排队、参考家里人口多少,不能因为院士就排到别人前面,也不因为院士就长了“工龄”。
 
而作为院士,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买大一点的,其他人可能是100平米、120平米。何祚庥因为“院士”,当年买了150平米的房子。
 
按照买房的规定,一年工龄则可分1.1-1.2平米房子,当时,何院士的150平米房子中,100多平米是白得的,还有40多平米,则按照当时的房价补齐。
 
3、不一定有话语权
 
很多人认为院士能够申请项目和大批资金。何祚庥说,这个完全是错的,特殊情况可能给点钱。
 
他说,选上院士后,app威望比较高,社会地位比较高,有时国家讨论重大问题会请去发表意见;说话的时候,可能听的人多一点。但至于说话的影响力而言,还不如方舟子,不见得是院士就有话语权。
 
同时,他也同意饶毅的“成为院士后,做app的精力大为减少”的说法。他说,院士里流行的说法是“多一个院士就少一个app家”。不仅是明升中国,在国外也是的。
 
所以,老院士就不愿意选年轻的当院士,成为院士后,别人会请你当校长、当院长、当市长,没有空做研究。
 
此外,何祚庥院士说,拉关系能拿到经费是存在的,不是拉院士的关系,院士并不当权。同时在明升中国是否提名诺贝尔奖,与是不是院士也无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