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momsinablog.com
——培养人才和生产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为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制定国家标准的做法,是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简单与标准件的生产活动相类比,忽略了教师、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等因素的存在,忽略了知识论的本质。
——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众说纷纭,会令人眼花缭乱,造成学校的无所适从,不仅特色无从谈起,基本的质量保障也会丧失。相反,国标的设立会有助于彰显学校特色。
教育部日前发布:“十二五”期间,将组织制定约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如果高校相关专业不能达到国标将停止招生。
消息一出,就有学者抛出“教育需要目标,不需要国标”的观点。
那么,我们究竟需不需要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国标”的出台会带来哪些问题?对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又将起到多大作用?
教育是否需要“国标”
“培养人才和生产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接受《app时报》采访时表示,“为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制定国家标准的做法,是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简单与标准件的生产活动相类比,忽略了教师、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等因素的存在,忽略了知识论的本质,有欠反复思考和深入琢磨。”
卢晓东告诉记者,此次提出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逻辑上与2007年提出的专业规范与认证很像。
2007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有一个子项目——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委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规范,力求建立具有各专业特点的指导性规范。
“这项工作至今已经开展了4年,但客观而言,并没有发现对本科教学质量产生特别的重要影响。”卢晓东直言,“从研究者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件不应该做的事。”
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翟亚军则认为,教育目标和国标同等重要,二者不能互相替代。教育目标笼统、泛化,具有宏观上的指导作用,为国标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国标则比较具体和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只有建立国标并加以落实,教育目标才能落在实处,没有国标的目标只能成为空谈。”
简单逻辑背后隐藏种种问题
两所不同学校的同一个专业是有差异的,社会容忍这种差异的存在,这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专业类教学的相对质量观念在实际中是存在的。
卢晓东认为,将这种相对的概念替换为一个绝对的概念或一个基准的概念,将导致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国标制定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评估,因为专业类接近100多个,因而这有可能成为比本科教育评估更大的一项工程。“从理论上讲,对于这件事特别担心,基本不赞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国标工程可能与大学的现实利益挂钩,搞不好,又可能成为劳民伤财的工程。”
“专业确实不需要国标。”卢晓东强调,为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制定国标并不合适。
像医生、会计、建筑师等以职业为划分标准的专业,卢晓东认为可以根据职业要求进行专业认证,“但由教育部来制定标准不太合适,应该由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来承担”。
而以学科为划分标准的专业,在卢晓东看来,规范和认证是根本不需要的。
具体而言,对于我国大学目前较缺乏的跨学科专业来说,跨学科的组合存在不同,因此没法制定统一的标准;对于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进行规范显然不必要,因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来说,知识的组合方式显然更加多样。
对于物理、数学等单一学科的专业,若以规范为目标来制定专业标准,卢晓东担心,容易形成知识的统一性和单一性,出现“千校一面”的问题。“即使是单一学科专业也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因为多样性和差异性恰好是创造力的关键。”
熊丙奇也有类似的担心,他表示:“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合格标准应该不同,如果对所有学校都实行一个国标,这会导致‘千校一面’。”
不过,有学者就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在翟亚军看来,不同利益主体由于需求的不同导致了质量观的不同,因而也导致了质量标准的不同。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众说纷纭,会令人眼花缭乱,造成学校的无所适从,不仅特色无从谈起,基本的质量保障也会丧失。相反,国标的设立会有助于彰显学校特色。
“国标造成的趋同是质量的趋同而不是特色的趋同。”翟亚军补充说,“国标是一个基本的最低标准,是对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任何学校都必须至少达到这个标准。”
“国标”能否提升质量
尽管学者们对制定国标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表示担忧,但对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初衷,纷纷表示认同。
“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一定的目标,任何评价都必须先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大学的发展只能是盲目的,国标对于本科教学质量具有保障意义。”翟亚军说。
但同时,翟亚军指出,评价不会产生质量,更何况任何评价都有瑕疵。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首先是观念的改变,确实认识到教学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人才培养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完善考评机制,防止以科研代教学,更要防止功利化的短视行为。
卢晓东也表示,教育质量有其内在的规律,要从教育规律出发,认真研究教与学的规律,在机制上作一些努力,才能给质量的提升提供动力和威慑力。
“我们在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在机理方面还没有找准方向。”卢晓东认为,教育质量大致取决于两种因素,即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此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另一项举措——重点建设30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工作,将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可以预见其将对提高教育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手机版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app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而对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什么,《高等教育法》第二章第十六条第二款指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这些规定只是提供了一个构建标准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上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申,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
由此可见,迄今为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还停留在概念的提出阶段。
《app时报》 (2011-08-12 B3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