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在“胶质瘤化疗、放疗及其增敏研究”项目研究中取得可喜进展。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传统中药三氧化二砷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俘获、抑制胶质瘤细胞内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可显著增强其对三氧化二砷的敏感性。通过化疗新药开发、化疗给药途径改进、放化疗增敏等多种综合手段,课题组在临床中将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存活时间由平均12.5个月成功地延长到18个月。
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原发脑肿瘤的40%~50%,肿瘤恶性程度高,呈侵袭性生长,手术不可能全切,残余肿瘤为复发根源,病人预后极差,国际大宗病例报道,胶质母细胞瘤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5个月。
目前,放化疗为胶质瘤术后最常用的综合治疗手段,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和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有效的化疗药物选择很少,目前得到国际公认的化疗药物为烷化剂替莫唑胺,其作用有限,仅有半数病人敏感。同样,放疗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反复放射则有增加恶性程度的危险。
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世光课题组,以三氧化二砷—多聚体缓释系统的研究为切入点,发现三氧化二砷可以将脑胶质瘤细胞俘获于G2/M期和G0/G1期,并在实验中观察到三氧化二砷能使两个胶质瘤细胞系的p53蛋白水平增高,细胞周期蛋白B1表达降低,研究结果提示三氧化二砷有望成为攻治胶质瘤的新药。
研究还发现,三氧化二砷在导致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引起热休克蛋白的大量表达,后者由此显著增强了三氧化二砷的疗效。
此外,课题组首次将2—甲氧基雌二醇应用于胶质瘤,发现其能明显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CBHA也有类似的作用。
业内专家评价,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确认中药砷剂对脑胶质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并针对胶质瘤特点建立了颅内缓释剂化疗和脂质体包埋技术两种新的给药途径,从而提高了三氧化二砷的用药效果。
在进行放化疗增敏研究中,课题组还锁定了可作为增敏靶点的敏感基因及蛋白,有助于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这项系列性研究,先后获得4项专利,发表SCI文章15篇,最高影响因子8.2,总影响因子56.224。
上述成果前不久获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张好成 衣晓峰 冯宇曦)
《app时报》 (2011-06-10 A1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