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王飞跃 来源: 发布时间:2011-2-10 9:53:56
选择字号:
王飞跃:“飞车时代”还是太远

 
王飞跃: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科院复杂系统与智能app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飞跃
 
前些日子,一位记者朋友发来邮件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去年“年度50佳发明”中,有能够飞行的汽车——Transition“飞跃”车。据报道,“这一飞车在2009年初试飞成功,目前已获相关部门批准可以上路行驶,它配备有安全气囊和降落伞,售价在20万美元左右,低于兰博基尼跑车。生产这种飞车的美国Terrafugia公司已经接到约70辆飞车订单,预计在2011年底可以将第一批成品交付客户使用”。这位记者朋友在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3年前就曾经撰文谈过“飞跃”车,而且声称:“要买上这样一辆飞车,再等50年吧。”这位记者的问题是:“面对目前这样的报道,不知道3年后您的观点是否有调整?天空飞车的时代来临是否不会太久远?还是说2011年交付使用这事情根本就不靠谱?”
 
于公于私,我都想立即回答这些问题,可惜没时间。而且,也确实记不清3年前我就飞行汽车写了些什么。今日得空网上浏览,吓了一跳,原来我曾就飞行车、智能车、机器人、人肉搜索等一系列问题“发表”过言论,许多的确与本人有关,但也有不少子虚乌有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的,纯属“被采访”或“被报道”。好在都是正面的科技手机版。惊叹之余,决定尽快就飞行车讲明我的看法,“自回答”总比“被回答”好。
 
简而答之,面对目前的报道,我的观点确需调整:此类飞车的时代,“再等50年”不正确,我认为至少还要再加50年。当然,如果你想让钱“飞”的话,50年之前就可以买上一辆能飞的车!
 
实际上,飞行汽车的“研制”或炒作已有很长的历史。加拿大的Avro Canada公司50多年前就为美国军方建造了两架VZ-9-AV Avrocar“飞行车”,每部造价约1000万美元,却无法解决推力与稳定性问题。以色列也早已声称成功地研制了X-Hawk“飞车”,并希望在2010年之前推向国际市场。荷兰的PALV(Personal Air and Land Vehicles)“飞行车”3年前就要量产,并“已计划在荷兰建设60个机坪来满足未来需求”。还有俄前试飞员扎特斯维发明的飞行汽车,媒体称“一旦获得可飞行汽车的专利权,他将在一夜暴富,资产将超过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在美国,除了Transition“飞跃”车外,还有MX-400、FSC-1、SkyRider X2R等五花八门的“飞行车”。Transition之前,最著名的是加州大学Davis分校退休教授Moller研制的“没有翅膀也能飞行”的汽车SkyCar。此“飞行车”由Moller International,Inc(MI)“制造”,而且由著名的豪华时尚产品零售商妮梦—马科斯集团公司(Neiman Marcus Group Inc)邮寄推销。
 
对此,我丝毫没有推销豪华产品的感觉,有的只是在小菜场里卖飞船的感觉。MI曾因欺骗投资者被起诉:除了假账外,还因“2002年卖出1万部SkyCar”、“像微软那样成功”、“拥有11个核心专利(8个过期,3个自己都说根本没用)”等历史已证明为谎言的“豪言壮语”。至今,MI没真正造出一部能飞的车,公司网站上除了2003年3月的“离地”实物实验外,多为动漫演示,还有许多手机版报道、电视采访、名人支持的话以及近期马来西亚、韩国、明升中国等要投资的利好消息。
 
其实,许多年前Transition就被作为全球性的年度科技手机版而大肆报道。2007年,还被IEEE的Spectrum评为科技领域“年度五大败笔”之二,因为“这只‘变色龙’可以在天上飞,但在路上却是等着发生(交通)事故”。当时,Transition的设计重量已近轻型飞机的上限,但却是最轻的四轮轿车重量的一半;因此空中飞行的性能可能还凑合,但在路上,“一阵强风就能让它像鱼尾那样摆起来”。
 
3年之后,为什么Transition又列入《时代》周刊的“年度50佳发明”?到Terrafugia的公司网上细查,一句话似乎给出了答案:美国航空管理当局允许Transition突破轻型飞机的重量上限!没有重量之限,我相信飞行车就没有本质上的技术难题,只是不应该称其为“飞行的汽车”,而应称之为“车行的飞机”,“车行机”也。此类技术的简单形式,我们在飞机起飞前或降落后早已体会过了。个人观点是,正像现在认为“反式脂肪”有害健康一样,我们也不要对此类“反式飞机”抱太大的希望,更不能把缓解交通堵塞的希望寄托于此。
 
原因有二。首先是政治上、安全上的考虑。美国“9·11”恐怖事件之后,我很难想象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包括美国政府,能够允许一个像汽车时代一样的“天空飞车时代”来临。如果允许,按目前的社会状态,夫妻、工人老板、百姓官员甚至路上陌生人吵架之后,都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届时我们恐怕就要生活在“恐怖飞车时代”里。
 
其次是经济上、环保上的考虑。除了飞行车本身的成本之外,还有相关碳汇问题,不知是否有人算过飞行车出行或生活方式的碳排放是多少;温室效应如何;可持续否。本人非此方面的专家,但肯定这与“低碳”背道而驰。还是先考虑“清洁车”时代吧,而且将来的城市一定是集成化的智能城市,可能根本就无需所谓的“飞车时代”。
 
总之,尽管飞车能飞,但“飞车时代”离我们还远。不过,我认为飞行车将在未来甚至是眼前的战争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或许,就像MIT师生创办的另一家高科技公司iRobot一样,不久,同是MIT学人创办的Terrafugia,也将成为美国军方的另一个武器制造商。
 
记者朋友最后的问题是:“有观点认为,在当前的时代,一个诱人的产品往往不再是百般雕琢后的终极成果,而是一个依赖第一批尝试者添砖加瓦才能够完善的好东西。您觉得这样的规律是不是也会在飞行汽车身上得到体现?”是,肯定是!这也是本人认为“人肉搜索”或“众包”是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的基本方式之原因。
 
(责任编辑:肖洁)
 
《app时报》 (2011-2-10 A1 明升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