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浩鸣 本报见习记者 成 舸
“任期内不申请新的科研项目,不招收新的研究生。”上任才两个多月的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此言一出,引来社会如此关注。
他说,这一选择主要是结合自己和湖南大学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对于国内其他高校来说,每所大学的情况不同,每个学者的情况也不同,不可同一而论,每位校长只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
“任期内不申请新的科研项目,不招收新的研究生。”上任才两个多月的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因为“两不”承诺成为当下热点人物。
众多网友对此给予积极评价,称此为高校管理专业化之举,有利于校长集中精力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但也有人质疑这只是一时之言,难有示范推广的意义。
面对我国重点高校校长大多“双肩挑”的现实,赵跃宇为何作出如此承诺?他对校长角色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带着这些问题,《app时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再也不会犹豫了
赵跃宇从1997年开始担任一些管理工作,“当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之间还能兼顾。但后来做了副校长,特别是前年开始分管人事工作以后,就开始觉得时间不够,有点力不从心”。
2010年,赵跃宇主导了湖南大学重要的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据他介绍,教职员工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聘任方案已经开始实施,今年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体教师和非教学岗位竞聘上岗。全校正处级机构从50多个精简为42个。这两项深化改革举措,触及了学校管理深层次问题,耗去了他大量精力。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观念开始在赵跃宇心里形成。“做学术要求越来越深、越来越专,做校务管理则要求面越来越宽、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更多考虑群体的、面上的问题,而不是点的问题。尤其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就很难保持在教学、科研与管理之间的来回摆动。”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和工作模式。
就任湖南大学校长伊始,他就开始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上任后,随着人事和机构改革步伐加快,加上本科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动作的相继出台,这个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赵跃宇坦言:“我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如果还要继续认真从事项目研究、指导学生的话,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上就根本无暇顾及。作为校长,就目前学校对我的要求和我的能力来看,我必须作一个选择。”
赵跃宇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个以管理为主的岗位。虽然必需的学术基础是做好这个岗位的前提,但一旦承担了这个岗位责任,其主要精力就应放在其根本职责上——确定学校发展战略、设计发展目标、制订发展措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克服一系列困难。
经过反复权衡,赵跃宇在“为”与“不为”间作出了选择:放弃在任期内从事新的科研和指导新研究生,并向教育部汇报了想法,得到了充分支持。
他说:“如果不说出这个话,可能还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只有公开说出来,自己再也不会犹豫了。”
既然已经选择 就会尽力做好
对于在专业与学术上的发展问题,他表示,从开始担任校领导职务后,他的专业视野更宽了,学到的不同专业知识更多了。如果今后不再从事管理工作,他自信能继续做好教学与科研。
在湖南大学10月份召开的全校中层干部例会上,赵跃宇表示,希望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上来,并率先作出表态,愿意先从自己开始,实行“两不”。此后不久,在全校3000多名学生参加的全校学生大会上,他再次将这一承诺公开。
此言一出,引来社会如此关注,赵跃宇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说这一选择主要是结合自己和湖南大学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对于国内其他高校来说,每所大学的情况不同,每个学者的情况也不同,不可同一而论,每位校长只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选择。”
赵跃宇很欣赏岳麓书院讲堂的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他也用这句话自勉:“既然已经选择了,我就会按照这样的选择,认真地做下去、尽力做好。”
赵跃宇 湖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自然app基金委员会力学学科评审组专家,明升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明升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力学进展》编委、《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副主编兼执行主编。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历任湖南大学工程力学系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研究生部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院长;2001年8月起任湖南大学副校长;2011年9月起任湖南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力学的变分原理、力学系统的对称性与不变量、大跨度桥梁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机械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奖、机械工业部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奖、湖南省学术带头人奖、教育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奖等。
《app时报》 (2011-12-08 B1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