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庞慧敏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1-1-13 11:16:18
选择字号:
高考部分科目有望“一年多考”引师生热议
 
进入2011年,一年一度的高考报名刚刚进入尾声,高考部分科目有望“一年多考”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寒冷的冬季掀起一股讨论的热浪。有人欢呼,终于看到“铁板一块”的高考制度出现改革的曙光;有人顾虑,仅仅增加考试次数,而不动及教育体制本身,只怕越改压力越大。
 
近日,记者走进高中、大学、教育部门,倾听校长、老师、家长、学生迥然各异的反应。
 
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该多好
 
1月9日晚8时,尽管是星期天的晚上,广西省南宁第三中学的高三班教室里依然满满当当地坐着埋头苦读的学生,没有老师的巡视,没有高声的喧哗,只有沙沙的翻书声和写字声。
 
应记者之邀,高三(1)班的学生小洁轻轻地走出教室。
 
“不会今年就实行吧?”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小洁比记者更早关注高考“一年多考”的消息。
 
“老师按高考时间已给我们排好了复习进度,高考前,学校还会安排几轮模拟考试,根据成绩再安排复习重点,如果这期间插进一两次高考机会,我们会打乱复习,临阵磨枪地冲进考场。毕竟像历史、地理等科目,冲刺一下效果会完全不同。”
 
小洁告诉记者,这两天班里的同学都在讨论高考“一年多考”的话题,大家都羡慕今后的学弟学妹们,高考对于他们也许不再是“一锤子买卖”,他们人生的选择会更多。小洁憧憬道:“有朝一日,高考如果能像英语托福考试一样,谁准备好了,一年都会有几次机会,那该多好!”
 
“老师会更紧张,社会压力会更大!”
 
广西希望高中今年有6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高考,校长黎传文对“高考一年多考”的传闻表示难以置信。
 
“我还没接到任何通知,但我个人认为这不太可行。”黎传文表示,现在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心理压力已经比较大了,如果重复进行高考,“这不是减轻负担,是加重!学校除了要安排几轮模拟考,还要组织两次高考,你能想象学生的负担吗?”
 
黎传文说,每年高考,不仅学校师生,对政府来说,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为高考护航。“老师会更紧张,因为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了,如果老师一年要指导两次高考,那么他除了应付高考,别的教学就顾不过来了。社会压力会更大,现在一遇高考都是警车出动,公布噪声举报电话,家长车送车接,如果一年来几次,谁受得了!”
 
黎传文认为,在大学录取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仅增加考试次数,意义并不大,“竞争的压力依然存在。”
 
郭女士是一名高三考生的家长,她和黎传文一样对高考“一年多考”的改革持不赞成票。她认为,“一年多考”势必会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在社会关注度下降的情况下,高考监考、试卷安保等措施,能否像一年一次那样严格还是个未知数。一旦监督放缓,高考舞弊现象会卷土重来,如此一来,公平是否更难追寻?
 
社会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10日上午,广西教育厅手机版发言人李清先接受记者采访,他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个人认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考试方式能取代高考,高考还是相对公平公正的。”
 
他告诉记者,有关高考的内容、形式、时间、科目,甚至命题权,一直都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有些调整有时也会走回头路,比如广西曾探索过本科、专科分开考试,后也是由于利弊并存就取消了。现在广西的高考制度改革较稳妥,“以小步调整为主”。
 
广西大学手机版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庆林则对高考可能执行的“一年多考”改革表示“举双手赞同”,李庆林充分肯定这样的改革趋势,他认为:“一年一考的模式,高考指挥棒的重量过大,加重了应试教育的分量,不利于素质教育改革。”
 
在李庆林的眼中,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考试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一种方式,但人的水平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而考试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单次考试并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反应出考生的实力。”
 
“现在一些中学之所以对这种改革感到有压力,是因为目前高中生几乎只有高考一个出口。”李庆林建议,“高考本身应更社会化一些,不仅每年增加考试次数,考生也不一定仅局限于应届毕业生,社会青年如果准备好了也应该能参加。”
 
李庆林畅想道:“将来,高等教育的分层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高中应该没有升学率的压力,只有培养人才的压力,这样一来就能让教育回归它本身的职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