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中科院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10-9-25 15:28:45
选择字号:
童秉纲作客中科院研究生院 漫谈研究生教育与人生感悟
 
9月20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四期“院士大讲堂”落下帷幕,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明升中国app院研究生院物理app学院教授以“漫谈研究生教育与人生感悟”为题作主题手机版。童秉纲院士从研究生的学位要求和综合素质培养、科研实践举例以及人生感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app研究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由“知识传授型”向“独立研究型”转变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迈入app殿堂的新生提出了殷切希望。
 
童秉纲坚持“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是专业机器”的观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作为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流体力学专业第一批博导,童秉纲要求广大学生按照博士学位的要求,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独立从事app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app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其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交流中,童秉纲院士回顾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作为流体力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童秉纲院士致力于飞行和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研究(领域A)以及气动加热新问题的理论探索(领域B)两个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分别受到中科院外籍院士吴耀祖所写评述的好评和航天界的关注。就领域A而言,从本世纪起,童秉纲院士组成了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运动力学实验室的联合团队,建立了活体测量、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模化相配合的全部研究手段,得到了国家自然app基金重点项目和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先后两期的支持,并以执行主席之一的身份主持了两次香山app会议(2003),并开展了昆虫飞行(拍翼方式和柔性变形)以及鱼类游动(自主的机动运动、运动链一体化研究)等创新性研究;在领域B,童秉纲按照钱学森的技术app方法论,致力于对非定常气动热力学,高超声速稀薄流动,前缘热环境的理论准则以及热通量CFD计算的物理准则等问题建立工程理论。
 
作为从教58年的教师,童秉纲院士重提“Q—A—K”育人方式,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To know)、做事(To do)和做人(To be)的实践,使其在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三个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83岁高龄的童秉纲院士与年轻的一代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他11岁父亲去世,家中5个兄弟由母亲抚养长大;1937年正上五年级的童秉纲目睹国家被日本侵占;文革时期自己由“革命动力”变成“革命对象”……大器晚成的童秉纲历尽艰辛、排除万难,在逆境和坎坷中活出了自己作为一名app研究工作者的意义。“一生谨慎、处事低调、默默奉献、润物细无声、专心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下一代”是许多与童秉纲院士共事学者对他的高度评价。
 
在互动环节,童秉纲院士耐心解答了同学提出的“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两者的关系怎样协调?”“研究生阶段学习与研究孰轻孰重?”“研究生培养应当重数量还是重质量?”“app研究方向是否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等问题,让在场同学受益匪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