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读一本好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在福建省连江一中举行,《向往太阳》这本书,是连江县理科状元、北大物理系才子孙夏冰的母亲为悼念亡子,在儿子死后耗时2年半的呕心沥血之作。书中的孙夏冰洋溢着理想主义和奋斗精神,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学生中广泛传读。
慈母出书悼念爱子
孙夏冰,2002年连江高考理科状元,北大物理系才子,200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他在临行前检查出癌症,不久病逝。离去时,孙夏冰年仅24岁。今年清明节,孙夏冰的母亲夏华秀再次来到福州莲花山万寿园,在儿子墓前放上《向往太阳》一书。书中有孙夏冰从小到大写过的文章、夏华秀对儿子的追忆、孙夏冰的亲友师生的悼念文章等。
说起儿子,夏华秀依然泪水潸潸。2007年4月,她突然接到儿子电话:“妈妈,我生病了……”飞到北京后,迎接她的是一个晴天霹雳:夏冰患上了可怕的癌症。
“本来是可以早点发现的,前一年夏天,我本想带他去福州检查身体,却因工作太忙,没有成行。”夏华秀后来带着夏冰辗转各地求医问药,药费花了五六十万,还是没能挽救儿子的明升m88。2008年3月29日,孙夏冰不幸离去。
儿子去世后,夏华秀偶然得知,夏冰生前曾希望能在他死后出一本非公开发行的纪念文集。为了满足儿子的最后一个心愿,深陷悲痛的夏华秀不顾亲人反对,执意要编完这本书。
她将所有的业余时间投入到收集材料、编校文稿中。她把儿子从小到大留下的作文、书信、论文全部整理出来,并联系上儿子的同窗、老师写怀念文章。为了完成这本书,她学会了打字,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她在键盘上回忆着儿子的点点滴滴。
追忆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翻开《向往太阳》,一个品学兼优、志向远大、勤奋的夏冰逐渐浮现出来。
生于1984年的孙夏冰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获校“三好学生”,中学阶段获各种奖项28次,在初考、中考、高考连续3次获得连江“又溪奖”。1995年,11岁的孙夏冰在与母亲聊天时,随笔写下了“理想”和“志向”两张纸条,递给妈妈,志向一栏写着“成大业、福于民。流千古、万代传”。
在连江一中,提到孙夏冰,除了他的聪明、勤奋外,老师们印象最深刻就是“夏冰式”鞠躬。高二的语文老师王朝阳回忆,只要看到老师,即使正和同学在说话,孙夏冰也会弯下身子,向老师深深鞠躬,这样的习惯保持了3年。
在同学眼中,孙夏冰是个勤奋的天才,也是一个“狂人”。据同学回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提出“非北大不读、非物理专业不读”。在被北大力学专业录取后,他宁愿降级一年,通过考试转而攻读物理专业。在病榻上治病时,他还捧读专业书,希望在病好后,到物理学家费曼生活过的地方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夏冰的故事在师生中传读
2009年年底,夏华秀完成了纪念文集的初稿。2009年底,在朋友的指点下,她联系上出版社出版此书,并在夏冰的母校——连江一中举行了首发仪式。
在夏冰的墓前石碑上,篆刻着几行字:这里埋葬的人曾向着理想认真而勇敢地生活过,奋斗过。在首发仪式上,夏冰的同学、老师上台,介绍了夏冰学习、生活中的片段,现场掌声不断。
一些看过书的学生表示,通过作文、书信、日记,他们感受到了一个让人激动的灵魂,孙夏冰的理想主义,对学子来说,是一次心灵的冲击和涤荡。
夏华秀告诉记者,这些纪念文集会送给家里一些亲朋好友和关心夏冰的师长,还会赠送一些给连江一中的图书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