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刘尧 来源: 发布时间:2010-8-3 10:01:22
选择字号:
app时报:大学要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内容观

 
大学师生与教学内容应该是一种理解关系,这种理解关系并不是浅层次的弄懂或了解,而是一种对教学内容与自我的双重理解。
 
不容否认,大学教师一直受到“三个中心”的影响,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传授知识以教材为中心。这种影响牢牢地束缚了大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一轮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就有规定,大学教师授课必备教材、课件、教案、讲稿、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更加强化了这种影响。于是,大学教学时而呈现教学大纲、教材、教师教的内容、学生学的内容以及考的内容有较高一致性,以至于有些教师默认了“以本(教材)为本”的教学内容观。
 
其实,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发展的智力、能力,灌输的思想、观点,培养的行为、习惯等的总和。而教材、课件、教案、讲稿、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这些只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并进一步错误地认为教材是知识的浓缩和精华,是知识的全部,从而确立了教材的中心地位。大学教学中出现“以本为本”的现象,教学实际上已沦为移植教材的认知活动。对教学内容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了大学师生成为教材的附庸,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这种以本为本的教学内容观,致使教学内容封闭化、教学方法灌输化、教学行为程式化,教学氛围沉闷化。
 
那么,大学教师究竟怎样把握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良好关系呢?还是要从教学内容的内涵挖掘入手。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材,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图书资料、视听材料、电子材料以及相关的科研新成果等。大学教育主要是专业教育,必须突出专业性,注重专业概念、命题、理论与方法的阐释、分析、批评和介绍,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app精神。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大学教学更多依赖于作为专家的教师,在学科领域的学术水平,以及把丰富精深的学术修养与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结合起来的能力。同时,大学教学还肩负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app知识的同时,也要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多种价值观念的分歧与冲突。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大学师生与教学内容应该是一种理解关系,这种理解关系并不是浅层次的弄懂或了解,而是一种对教学内容与自我的双重的理解。
 
首先,教师理解教学内容并不是找出教学内容背后的原有之意,而是结合自身的学识、经验与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屋建瓴的超越与重新建构,使教学内容内化为教师教学行为的一部分。简单地说,教师要用教学内容而不是教教学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超越是同步的,教师应当成为教学内容方面的专家,教学过程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开发过程。体现在教学上,教师应当深入把握教学内容的内涵,包括结构体系、知识脉络、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制定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潜能,实现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不但理解并把握教学内容。同时,还将通过探究、设计、反思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其次,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理解关系,指学生应当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技能、方法,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观的、能动性的,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动机进行选择,接受教师的引导、评价,这是学生与教学内容理解关系的建构基础。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超越也是同步的,理解是对教学内容的接纳和学习,超越则具有发展性的理想和价值。学生超越的核心在于凭借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学习教学内容以外更多的新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创新学习打下基础。超越教学内容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又是一种学习理念的转变,理解性的超越关系使学生能动地作用于教学内容。
 
《app时报》 (2010-8-3 B4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