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毕伟 张建 来源: 发布时间:2010-7-27 9:35:22
选择字号:
我国app家发现原始鸟类化石新属

刚刚出版的英文版《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发表了由古鸟类学专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领导的课题组首次发现的一个原始鸟类化石的新属种——“原始沈师鸟” (Shenshiornis primita)。这一新发现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
 
“沈师鸟”化石产于辽西朝阳县大平房镇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距今约1.2亿年,属于鸟类早期演化中一个特殊的类群——会鸟类。会鸟类具有超长的前肢,并具尾综骨,是热河生物群中迄今发现的个体最大的具尾综骨的原始鸟类。“沈师鸟”全长约40cm,保持一种“昂首阔步”的体态,它的双颞窝型头骨表现出较迄今世界最原始鸟类“始祖鸟”更原始的非流线形;其上颌仍保留着原始的圆锥状牙齿;而后肢的胫跗骨短,拇趾向后翻转与其他三趾呈对握式,表现出适应树栖生活的特征。
 
“沈师鸟”保存完好的头骨为解决“鸟类可动性头骨早期演化”这一长期存在争议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胡东宇等通过综合分析包括“沈师鸟”在内的古鸟类化石后认为,在鸟类进化过程中,鸟类可动性头骨的出现较为滞后。与此同时,由于运动系统的改变,行走能力在具尾综骨鸟类的原始类群中已显著削弱。上述研究进展将鸟类可动性头骨和树栖能力演化研究向前大大推进。
 
“沈师鸟”化石是由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2005年10月在辽西朝阳野外化石发掘中自行采集的,研究组将这一古鸟类新属种命名为“沈师鸟”。
 
据悉,我国中生代古鸟类化石迄今共发现40余种,以往成果多出自于中科院等研究机构。自2005年沈师大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以来,随着著名古鸟类学家侯连海教授等的加盟,以及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的鸟类学博士胡东宇等的共同努力,沈师大在古鸟类研究中不断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沈师大古鸟类研究团队已成为我国古鸟类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加本次研究的还包括沈师大古生物所青年学者李莉,特聘教授侯连海以及青年恐龙学家、双聘教授徐星等。
 
《app时报》 (2010-7-27 A1 明升要闻)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