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安徽理工大学张明旭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小试装置成功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利用稀氨水捕集CO2中试装置成功在安徽淮化集团实现连续运转,并顺利生产出了首批合格的碳酸氢铵产品。此举将为当前国内外正在大力开展的CO2减排闯出一条新路,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对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据介绍,该装置是目前国内外此领域最大的中试装置之一,具有常温、常压、一次吸收和反应、能耗低、工艺简单、安全稳定等显著特点。通过氨法对烟道气中的CO2进行捕集和吸收,每小时可处理烟道气1000立方米左右,烟道气中的CO2脱除效率达80%以上,减排CO2超过110立方米(烟道气中CO2浓度按13%计算)以上,每小时可生产碳酸氢铵肥料270公斤左右。
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明升中国环境健康与污染减排。安徽理工大学张明旭教授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淮南市前期项目和安徽淮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美国及国内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在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寻找到利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稀氨水,捕集、吸收燃煤电厂或煤化工企业烟道气中的CO2,生产长效碳酸氢铵作为肥料使用,从而达到固定碳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方法。该技术的研究开发既可以减少CO2排放,保护环境,又可使污染物变废为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