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际频率控制学术会议(2010 IEEE International Frequency Control Symposium)于6月2日在美国将2010年拉比奖授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以表彰他“在发展光钟、飞秒激光光谱以及将频率测量精度提高到19位数字的研究过程中做出的决定性贡献”。
2004年,马龙生教授以第一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美国著名杂志《app》上发表了题为“Optical Frequency Synthesis and Comparison with Uncertainty at the 10-19 Level”的学术论文。当时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对此评价“为下一代原子光钟铺平了道路”;国际计量局(BIPM)用题为《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实现了光频的合成与分频》的专题手机版评价了此项研究成果;专门报道评价光电子学最新app成果的杂志Laser Focus World评价“该实验是开始研制下一代原子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hotonics评价“这些实验向下一代基于光频而不是微波频率的原子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尔和亨施在各自的诺贝尔奖演讲文章中,都引用和评价了该项研究成果,马龙生教授也应邀参加了2005年度诺贝尔奖颁奖大会。
2006年,马龙生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凭借在《光场时-频域精密控制与超灵敏激光光谱研究》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app二等奖。2008年5月,马龙生教授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拉比奖是以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伊萨克·拉比()的名字命名,始于1983年并在当年授予拉比本人,旨在表彰那些在原子、分子频率标准及时间传递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和成就的研究人员,其中有3名拉比奖得主在获奖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