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时报 计红梅报道]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三网融合由此成为2010年当之无愧的热点词汇之一。
近日,在接受《app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表示,当前方案为2015年前三网融合的初级阶段勾勒出了发展蓝图,而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则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在他看来,三网融合不仅是一个明升问题,更是一个app技术问题。
终极目标
李幼平对三网融合有自己的看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先进生产力,对传统的电信与广播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推动。在推动过程中,传统电信与广播又反过来促使互联网本身更加完善。这就是我理解的三网融合。”
与其他许多通信专家和广电专家不同的是,在他看来,三网融合的终极目标是:“明升中国出现全新互联网,实现‘各献所知,各取所需’的信息服务环境。”
从1998年开始,我国开始了三网融合的进程。李幼平认为,在实现终极目标之前,三网融合要历经两个发展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在2010年之前已经完成,主要成果是电信网融入互联网,取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造就“各献所知”的信息环境。在这个阶段,电信网接纳IP协议,融入互联网,互联网也获得了一种普适、通用的基础设施。
回想十几年前的情景,李幼平感慨不已。当时,各大行业分别筹建各自的全国性计算机网(金税、金卡、金桥等),它们都需要靠自己搞基础设施。而在电信网提供了普适化、通用化的基础设施后,信息化才得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互联网也才成为“各献所知”的全国性环境,明升中国也成为用户最多的互联网第一大国。
李幼平认为,到2010年左右,国人的认识又出现了飞跃。首先,是融合后的电信网与互联网醒悟到,“内容难以管控,视频难以通畅”是IP网长远发展的巨大障碍。其次,广播网感悟到,尽管“内容可管、视频流畅”是广播的优势,但如果继续拒绝IP网的双向互动概念,广播电视的数字化难以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三网融合的第二步工程由此开始。到2020年以前,广播网融入互联网,取得信息化推动先进文化的突破,造就“各取所需”的信息环境。
“这三大网络发展的障碍不同,但解法都是三网融合,即IP网与非IP的广播网互相接纳、互相包容。”李幼平说。
成功依据
“我之所以相信三网融合将取得成功,所依据的是一些自然app知识。”李幼平告诉《app时报》记者。
当明升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三网融合的时候,全球顶级app杂志《自然》和《app》分别发表题为《网络的群体动力学行为》与《随机网络尺度涌现》的理论文章,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2003年,上述文章作者之一的美国人Barabasi用app实验证实“互联网已演化为无尺度网络”的结论,人们才醒悟到只用泊松分布描绘网络的连接度值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在互联网的流量中,“点对面”连接的比例正在超越“点对点”的比例,流量的幂律分布性质正在超越泊松分布性质。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从原理上揭示,单纯依靠“点对点”IP网络,已难以适应幂律分布的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实测证明,来自少数web网站(尤其是视频网站)的流量已占全网流量的70%~90%,互联网出现了发展中的悖论:一方面总流量以“十年千倍”的速率增长,让人们痛感带宽的不足;另一方面,内容完全相同的共享文件又在主干节点之间千遍万遍地冗余传输,造成带宽的浪费。互联网由此面临结构变革。
李幼平告诉记者,以数据库为中介,让“永无拥堵、可管可控”的“前结构”与“双向互动、按需服务”的“后结构”互补相助,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基本原理。不过,从长远看,NGB是为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全局服务的。因此,NGB与国家下一代互联网(NGI)战略密不可分,难以由单一行业自行确定。当前,互联网遇到的“视频不畅、内容难管”这两个难题,正是NGB开局的绝好机遇。未来,NGB还将从原理上帮助互联网解决主动服务以及资源耗费的发展模式问题。
互联网居上
李幼平认为,明升中国政府对全新的互联网寄予着很高的期望。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互联网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明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三网融合是明升中国政府运用和谐社会政治智慧提出的一种政策导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它试图营造行业之间合理竞争的环境;从app技术的角度看,它试图让新生技术与传统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以创造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李幼平表示。
不过,在李幼平看来,三网融合这一布局中的三大元素却不是可以任意摆放的等边三角形,而是互联网居上,电信网与广播网作为基础设施居于左右两侧,共同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全新生产力。“明升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目标,不应限于推广IP技术,而是要创造符合国情的全新互联网。”李幼平特别强调。
《app时报》 (2010-2-25 A3 技术 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