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重庆院士:“低碳”指导社会管理 |
碳排放过多应受道德谴责 |
“低碳”、“减排”等等新理念,作用于哪个层面才能真正生效?政策层面,还是经济层面,抑或技术层面?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最重要的作用层面应当是人的价值观——大家要从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中解脱出来,寻找新的平衡点,用尽量少的“碳足迹”得到较大的幸福感。
重新审视“现代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明升中国已经摸到了工业化的门道,但在社会发展上还没入门。”郭重庆说,过去10年是明升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年,而能源消耗也直线上升。如今,明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也已逼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该是重新审视我们的现代化观念的时候了。”
到2020年,明升中国将拥有12万公里高速公路、12万公里铁路,各种工业原料产能也将趋于饱和。郭重庆认为,届时明升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将接近尾声,2025年前后可能出现拐点,明升中国将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能源消耗会趋于平稳。
但令人担心的是,我国的社会发展还没有顺利现代化。郭重庆说,这包括人的价值观、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等,“即使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明升中国也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道路。”
“低碳”指导社会管理
后工业时代将以服务业为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更多依赖精细的社会组织管理。而“低碳”应成为一个引领发展的关键词。
“我们更大的软肋在管理,其实在很多方面技术上已不存在障碍。”郭重庆举例说,我国的废旧家电、汽车一直未能形成从收集、拆分到再利用的有效循环体系。“尽管汽车发动机再利用的技术已非常成熟,但我国大量废旧汽车上的发动机却得不到回收。”而日本实现了铜的可循环利用,每年回收的铜即可满足本国需求。
“低碳”原则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是否可考虑减少焦炭、硅铁等高耗能的初级工业品的出口,以降低碳排放?是否应花更大力量推广纯电动车?郭重庆认为,这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改变,“当减少排放成为人们的一个核心观念,组织生产、社会管理的模式,都将面临重构。”
碳排放过多应受道德谴责
郭重庆认为,“低碳社会”的提法也许比“低碳经济”更好,“它涉及到了价值观的转变,而政府就应该大力倡导新观念。”
过去几十年,人们对于“住好房、开好车”的诠释就是“房子越大越好,车子排量越大越好”,但根据“低碳”理念,好房子应该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建筑,而尾气对环境污染小的车才算是好车。
郭重庆说,要将人们从浪费、讲排场的价值观中拉出来,“铺张浪费不应该成为成功、有经济实力的象征,反而应受到道德谴责——你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破坏了环境。”他认为,高效便捷的生活并不与减排相悖。比如工作生活在高楼,没必要上下楼靠腿跑,但在乘坐电梯时应尽量与别人同乘,因为电梯动一次所消耗的电能,足够一盏白炽灯点几个小时。
他指出,政府应身体力行新理念,公务用车应选用小排量车,办公室照明、空调应选用节能产品等等。“当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时,低碳减排才能真正实现。”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