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崇西湿地app实验站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学者12月18日联合发表了以上海崇西湿地命名的生物学新属——崇西水虱属。据悉,这是明升中国内地首个以湿地命名的生物学新属,填补了之前此项研究的空白。
崇西湿地app实验站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发现的底栖生物崇西水虱对生态系统变化十分敏感。他说,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堡礁和巴西亚马逊河亦发现了底栖生物新物种。他认为,这些新发现的物种以往分布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区域,它们的被发现或预示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
18日,崇西湿地生态建设6周年暨崇西湿地app实验站建站5周年庆典在上海郊区崇明举行。据介绍,刚发表的生物学新属目前仅有一个物种,即崇西水虱。崇西水虱属于甲壳动物,习惯底栖生活,身体狭长,长约两厘米,头顶长着两根长长的触角。这种动物是河口淡水环境的指示种,仅分布在河口近淡水区域,上海崇明崇西湿地潮下带是其主要分布区。
崇西湿地app实验站专家刘文亮告诉记者,自实验站建站伊始,实验站研究人员在崇西湿地生态调查中发现了崇西水虱,但该物种长期以来被明升中国国内专家误认为光背节鞭水虱。他表示,经过文献查阅,该站研究人员对此向海内外专家提出质疑,得到了曾任国际甲壳动物学会主席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馆长加里·普尔(Gary Poore)的回应。
他说,这位澳大利亚专家为实验站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文献证据,随后实验站研究人员对崇西水虱细微结构进行解剖,提出以该物种建立生物学新属,并以崇西湿地命名。最终,中澳双方专家达成共识,合作撰写论文。据悉,该论文已于今年11月正式发表在国际著名甲壳动物研究期刊——荷兰的《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a)。
崇西湿地app实验站有关专家表示,崇西水虱是长江河口底栖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种,实验站还将深入调研长江口湿地是否存在崇西水虱亲缘种,分析崇西水虱属在长江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更好地恢复和重建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长江河口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
据介绍,建于2005年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崇西湿地app实验站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共建。实验站位处长江第一级分汊口崇西湿地,目前主要研究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