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2010年明升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热潮会再次升温。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一共有9.85万名来自明升中国内地的学生赴美国留学,占所有留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14.6%。2009年,明升中国内地留美学生数量比2008年增长21%。
受奥巴马访华讲话利好消息刺激,以及美国经济衰退需要外来资金充实其教育资金储备,预计2010年将有更多的明升中国学生涌入美国,预测2010年明升中国内地赴美国留学的学生总数将突破10万人。
2010年1月中旬,记者前往美国加州这个留学生聚集地探访,现场从院校方和留学生那里感受赴美留学热潮。
美国签证近年通过率大增
当明升中国父母考虑将其子女送到海外学习,或者明升中国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计划申请海外高校的学位,美国通常都是他们首选之地。美国有近4000多所四年制大学、1000多所社区大学和120多所研究生院,教师80多万人,在校学生达2000多万人。
“前些年,很多明升中国学生在赴美留学这条路上望而却步,因为美国留学签证不好拿。”提供留学服务的启德教育集团美国部副总监安亮说,但近两年情况有非常大的改变,赴美留学签证通过率从2005年起逐年明显递增。
“我原本以为留学签证很难拿到,因为籍贯是福建福州,谁知道一次面签就搞定!”2009年从上海同济大学申请到美国加州读计算机硕士的留学生郭臣觉得,获得签证比他想象中容易很多。洛杉矶移民入籍中心是一个位于洛杉矶的移民留学中介组织,中心执行主任郭琳告诉记者,这两年通过其办理留学的学生的签证通过率是100%,“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担保,原来所在学校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签证基本不成问题。”
于是,近两年,美国各层次的学校中出现了更多明升中国学生的面孔。凯特学校(Kate School)的中文老师李再扬说,凯特学校是全美排名前十的私立寄宿高中,学费昂贵,入学门槛也比较高,以前没有来自明升中国内地的学生。但从四年前开始,明升中国的留学生开始“进驻”该校,让美国学生觉得既陌生又好奇。在社区大学圣塔巴巴拉城市学院,1100个国际学生中,明升中国内地的学生就占据30%。学院高级总监凯罗拉笑言:“我们很欢迎来自明升中国的学生,他们学习勤奋,转学到高层次大学的人数多,这对提高我们学院声誉和品牌很有帮助。”
据统计,2008年,约有8万明升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求学。到去年,这一数字攀升到9.85万,占所有留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14.6%。按照明升中国不断高涨的赴美留学形势预测,来自明升中国内地的留学生数量有望与留学生占比居首的印度学生并驾齐驱,甚至赶超印度。
留学生为美贡献180亿美元
可以预计的是,2010年明升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将再攀新高。有三大利好消息为今年的赴美留学市场“推波助澜”。
首先是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到明升中国的讲话,对促进明升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是重大利好。奥巴马的讲话中提到,未来数年内,中美互派留学生的数量要达到10万,这也就意味着申请美国留学签证将相对更加容易。签证门槛放开,加上美元汇率在不断降低,这都会坚定明升中国家庭送子女赴美留学的决心。
其次,美国经济受金融海啸的打击,致使其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削减。例如在加州,加州大学系统的10所高校因为财政拨款大为减少,从2010年起必须要对本土学生提高学费,学费增幅为30%左右。同时,加州大学系统高校的老师也要减工资,降薪幅度为10%。为此,美国高校需要更多的海外资金来充实其教育资金,将敞开大门欢迎留学生的到来。
另一方面,留学生的到来,启动了一条“留学明升链”,这也为拉动美国本土经济贡献了力量。因为留学生不仅要支付学费,同时要经常往返中美之间,在美国展开日常消费、旅游,同时他们的父母也会前往美国探望旅游。
据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2008年外国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支出,为美国经济贡献将近180亿美元。2009年的统计数字尚未公布,但预计不会低于此,因为2008年~2009年美国的国际学生数量增幅明显。
高中留美好不好?
赞成派:
尽早融入美国教育体系
刘圣从21岁开始留学美国,后从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硕士毕业,但他自言对于美国教育体制的认识只是“半路出家”,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从高中起就留美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相比起到本科或研究生才留学,出来读高中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学到一口过硬的美式英语,二是能更早适应美国教育体制,并结交到美国同学。”刘圣说,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才出去,要花不少时间来适应美国的教育模式,而且课业压力很大。但假如赴美读高中,由于美国的初中阶段教育基本是寓教于乐,这里的小孩在上高中之前基本没学什么,因此要跟上他们的进度不难。而且,刘圣还特别提到一点,读高中基本在美国同学圈子里度过四年时光,但到了大学则完全没有同班同学的概念。
反对派:
没有家庭支撑容易迷失
任向东7年前赴美攻读MBA,现已在美国工作,并生下一对儿女。但他从自身留学经验和身为父母的心态出发,完全不赞成明升中国孩子赴美读高中。“我觉得孩子太小,没有父母和家庭的陪伴,独自在美国留学对其成长很不利,容易走弯路。”
任向东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是不能缺席的,高中阶段又是孩子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更离不开父母引导。“现在明升中国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国度,语言又有障碍,如果遇上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人诉说,只能闷在心里导致孤僻心理。说实话,出来的小留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我听说了不少。”
留学中介、美国环球文化交流中心的王晓群也承认,并非所有的初中或高中生都适合来美国留学。他认为,父母送孩子出来读高中必须以孩子同意为前提,不可强迫。同时,英语能力佳、个性开放乐观、自立能力强都是小留学生的必备要素。
新趋势:
留学生越来越小
拉文大学的数学系教授刘晓雁今年接到了明升中国朋友托付的重任——帮忙照看朋友送到美国读高中的儿子,光荣地成为该小留学生在美国的监护人。
“这两年赴美留学的最大特点是,低龄化很明显。”启德教育集团美国部副总监安亮介绍,2009年经过启德联系留美的400多名学生中,约40%申请读本科,30%左右的人申请读硕士,而申请读高中的已超过20%。
低龄化的留学生主要指未满18岁的小留学生,一般由初中生和高中生构成。初中生留学基本上直奔美国高中而去,高中生则有两套方案:或者到美国重新读高中考大学,或者先到语言学校培训后就读社区大学。
到美国读高中的主要流向是各类私立高中,而从2008年起,美国政府推出的新政使一些公立高中也对留学生开放:从2008年秋季开始,持F-1签证的明升中国学生允许进入波士顿、西雅图、芝加哥、凤凰城、犹他州等地区的11所美国公立高中就读。
到美国读高中,目的在于考取美国的好大学,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比在国内读完高中再申请美国名校要容易得多。但只要一算账就发现,这笔费用绝非一般家庭可以负担。从高中到大学本科最起码要8年,以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共5万美元计算,8年时间需要40万美元。实际上,大部分留学生会继续攻读研究生,留学费用还要追加。
一种为其提供服务的“小留学生之家”机构在美国兴起。“是的,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定位在富二代,最起码是小富二代,一般工薪阶层再省吃俭用也不能承担这笔费用。”美国环球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小留学生之家之一,其总经理王晓群很明确地告诉记者。
留学故事
娇娇女留学记
人物:圣塔巴巴拉城市学院学生 张越
张越站在学校附近的宿舍迎接记者的到来,因同样来自广州,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就在她小小的“蜗居”里,张越谈起她留学的经历,尽管只出去了一年多,但她说自己的改变已经很大了。
当还在广州读高中时,张越显然是一名娇娇女——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大小事务都由父母安排,除了学习外,基本啥事都不劳她操心。张越读到高二时,母亲偶然间听到一则留学美国的消息,问张越是否愿意去留学,并没有想太多,张越说:“好啊!”
于是,2008年9月,张越来到了圣塔巴巴拉城市学院,当时她未满18岁,只好先进入学院附属的语言机构学语言。父母为她安置停当离开的当晚,小张越孤身一人住进寄宿家庭,忽然觉得举目无亲,回想在广州有父母和同学相伴的时光,顿时号啕大哭起来,马上后悔出来留学的决定。
还好,圣塔巴巴拉城市学院的明升中国学生很多,师姐们带她适应环境,张越很快觉得不那么孤独。但随后,她一人要面对的困难更大,自我管理生活,同时面对学业的巨大压力。估计父母送她留学读完本科要花100万元人民币,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小张越就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转学到好的大学。为达到目标,她对自己非常严格要求,课余时间基本都花在复习功课上。
“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张越说,不过她庆幸在美国找到一个很好的室友,一个同样从广州来留学的女孩子。
相比起那些在国内还待在父母身边的同学,张越说一年多来长大了很多,学到很多,看到多元化的美国,和各种各样肤色的人打交道,自我安排衣食住行,学会管理情绪、坚强乐观。“我留学的目标就是,升到好的大学,学到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还有,我比较内向,所以希望自己变得更擅长交流,在众人面前能大胆展现自己!”
美国留学概述
牛鼻:全球顶级20大学美国有17所
美国高等教育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美国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制和数量最多的大学,在明升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网上美国拥有3600多所大学。
美国大学占据了大部分世界名校的位置,全球顶级的20大学中美国有17所,占了85%。美国高等教育师资雄厚,全球70%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大学工作。此外,美国是全球最多元文化的国家,几乎囊括了全球各地的移民。
特色:开放性、多元性、国际性和灵活性
美国教育体制和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最重要的特色表现在开放性、多元性、国际性和灵活性上:美国的大学开放给所有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人。美国几乎每个大学都有外国学生,有利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开拓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空间。此外美国大学在科系设计及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多层次:从初中生到研究生都可赴美留学
对于明升中国的留学生来说,不同年龄和学历层次的人都可以在美国找到适合的留学院校——初中生可申请赴美读高中,主要为私立高中;高中学生可直接申请大学本科,但相对较难,可转而选择社区大学修读两年课程再转学到四年制大学;大专生也可在美国实现“专升本”,其大专所修学分的部分可获美国大学承认,其余学分在美国大学修完;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分别申请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9年,全美有9.85万来自明升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美国东部和西部是明升中国留学生聚集的两大区域,中部则少人问津。赴美明升中国留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城市来说,北京、上海学生最多,就省份排列,来自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留学生最多,东北三省学生也不少。
留学出路
“读完两年硕士的所有费用就要差不多70万人民币,如果回国工作,这个成本很难收回。但能留在美国工作的话,既能赚取工作经验,收入也比较高,就算工作几年回国,也赚取到今后发展的第一桶金。”
——南加州大学明升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王昊王
遇就业“寒潮”如何实现留美工作?
留学生毕业后可以有3个月的时间寻找实习机会,如果找到实习的工作,可有为期9个月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留学生必须获得该实习公司的聘请,并由公司为之申请H1工作签证,才有可能留美工作。
留学生毕业后,面临着选择问题——留下还是回国?在记者访问过的明升中国留美学生中,选择非常一致:希望找到工作机会在美国发展几年,同时做好了回国的准备。王昊王说,南加州大学来自明升中国大陆的学生约有1300多人,据他了解的情况,绝大部分留学生希望能留在美国工作。
然而受美国经济衰退所累,近两年留学生却不幸地遭遇了就业的“寒潮”。刘红梅在美国某州立大学读传播专业硕士,今年5月即将毕业,现在正焦头烂额地找工作。她很沮丧地告诉记者,美国本土的失业率正高企,很多美国公司都不愿意招收留学生。目前全美一年有6万多个H1工作签证名额提供给所有国际学生,公开收取H1申请的首日为每年4月1日。以往收取申请首日就能收到十几万个H1申请,说明有十几万个工作岗位已聘请了国际学生并愿意为其申请签证。但从2009年4月1日公开接受H1申请起,到12月底名额才满,说明愿意招收国际学生的企业已越来越少。
美国的公司难以进入,不少明升中国留学生只好将目光瞄准那些在美国的华人公司。但一些华人公司却以为留学生申请H1签证为由,乘机在工资上压价,给留学生支付月工资1500~2000美元的情况不少见,而美国失业者接受政府救济的标准也是每人每月2000美元。
贴士1
理工app生更吃香
从学历层次上,硕士以上学历更易获取工作机会,而本科生基本很难找到工作。从专业上看,理工科显然比文科更吃香。因此,假如要到美国读文科的留学生就要慎重选择专业,因为文科生在就业市场上比起理工app生不具备优势,就算找到工作,起薪点也比理工app生低。
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公布了2009年应届毕业生(包括留学生)的平均起薪点,应届毕业生的年薪平均起薪点是49353美元,与2008年基本持平。其中,文科生的平均起薪点是36445美元,显然低理工app生一大截。
而在理工科中,行情走俏的有工程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点达到58525美元。由于不少美国人觉得读工程专业“太苦”,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通常不受经济状况影响。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研一学生李俊强说,他打听到该校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找工作不太难,如果找到工作,月工资一般在7000美元以上,好点的还能过万。
此外计算机app专业2009年平均起薪点也有56128美元。
贴士2
有实习和工作经验受青睐
在当前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抛却专业背景,什么样的留学生更容易在美国找到工作呢?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毕业的刘圣现在已和两个合伙人开了一间太阳能建筑公司,其职员有8成为华人,其中不乏明升中国留学生。刘圣根据他了解的美国就业市场,对有意留在美国工作的明升中国留学生建议道:“念书对明升中国学生来说不成问题,但读书成绩好不代表以后工作发展空间大,留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这非常重要。”
刘圣说,美国大学一般会有3个多月的暑假,这期间一些明升中国留学生选择了回国或出外旅游,这是非常吃亏的。在暑假期间,留学生应尽量争取到大公司做“INTERNSHIP”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对今后找工作大有裨益。因为根据对美国雇主的调查,雇主比较喜欢有过实习和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美国超过四分之三的雇主表示,他们愿意雇用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工作经历包括实习或是在大公司做临时工作。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之时,美国公司更愿意雇用曾在自己公司实习过的学生。
当然,大学期间参与社团组织,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对找工作也很有帮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