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尘埃落定,结果是大家早已预料到的。前不久,笔者接受《明升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两次采访,以一个教师身份发表了一些观点。随后看到网上对造假者被处理表示同情的言论,所以想对此事再谈些看法。
就抄袭者而言,学位被剥夺是咎由自取。学生既然来校读学位,至少要对学术有些微敬畏,对学位论文给予高度重视。做事做人要有原则和底线。人生有些事情是绝不能做的,有些底线是绝对不能逾越的。而且,硕士学位论文是完全可以写好的,只要作者有一些起码的重视和努力。按照目前多数学校的做法,从开题到论文初稿完成,有将近半年时间,即使找工作,也至少有一两个月时间写论文。然而现实中,有些同学定稿前一个月才开始写初稿,还有人交稿前一周还定不下题目,只能临时抱佛脚,匆匆凑一篇。这样靠得过且过蒙混过关,不出问题才是奇怪的。
就教育者(学校和导师)而言,学生学位被剥夺,证明其教育的失败。试想,在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能从严要求,严格学位论文的写作环节及程序审查,导师能够认真负责仔细阅稿,答辩老师能够严格把关,这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认真做了,被剥夺学位的结果就不会发生!
在这方面,高校其实是有一整套相关制度的。如可以推迟答辩,即使答辩未通过,学生在半年或者一年后,还可以获得一次答辩机会。但这些年来,很多制度都成为空文,人们都遵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庸俗哲学。
抄袭者和教育者存在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了就业困难。为了应对就业困局,又连续进行硕士、博士扩招,造成了教育文凭含金量的下降。与本科评估、硕博点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造假相比,学生和教师的注水造假论文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在一个浮躁且缺失诚信的社会,“读书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教育界乱象频生也只是社会的缩影。窃钩者虽诛,沐猴而冠者却大有人在,某些官员头上的硕士博士帽、硕导博导帽,更值得审视与调查。认识到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同情抄袭者的言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