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见证明升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持续14年的普里兹湾考察 |
|
经过艰难的破冰、卸货、空中运输,内陆队终于出发了。11辆雪地车拖曳着43辆雪橇,向冰穹A进发,长长的车队轧出巨大的S形辙痕,远远地消失在苍茫的冰穹后面。而我们也该起程回澳大利亚了。在墨尔本,还有1000多吨物资等待着雪龙号。之后,我们将辗转澳大利亚凯西站,与政府代表团会合后重回中山站,迎接内陆队的英雄们。因此,整个考察队就这样一分为三:内陆队建设昆仑站;中山站开展正常夏季考察;雪龙号再过西风带运输物资,大洋队终于可以继续他们的考察作业了。
雪龙号掉头的时候,大洋队队长、来自海洋大学的矫玉田老师拖着浓重的青岛口音说,哎呀,冰破不动,进退两难那阵,真担心我们的断面会受到影响!他说的断面,就是计划中的普里兹湾考察,25次队计划中有7个断面的调查作业。我国的南大洋考察一直与南极考察同时进行,曾有过被海冰等因素影响大洋考察的事,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好在一切都过去了。普里兹湾的考察又可以按照计划实施了。经过改装后的雪龙号,现装备了一种“全深度剖面温盐深测量仪”(CTD),这次考察也是这种先进仪器在南极海域的首次运用。矫玉田希望通过这种仪器,能够多完成几个断面,获得更多的数据。
“十五”期间,我国南大洋海洋app考察确定了集中一个重点海域、布设有限固定断面和站位、年年复测和逐步加强走航观测的app原则。据此,已有多年工作基础和大量数据资料积累的普里兹湾及其以北海区被确定为重点海域,并根据新项目的需求,适度加强埃默里冰架外缘的海洋学观测和向北延伸到南纬35度,以便把研究领域扩展到南极中层水和亚南极型水对全球变化的贡献上来。同时,普里兹湾考察也是国际极地年明升中国熊猫计划中“普里兹湾——Dome-A海\冰\气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
普里兹湾是南极大陆印度洋扇形区中最大的海湾,是除了威德尔海和罗斯海之外的南极大陆的第三大海湾。普里兹湾地处世界最大的兰伯特冰川所占据的地堑末端的冰川入海处,与广阔的埃默里冰架相接,是我国进行南大洋海洋app考察持续了14年的重点海洋环境研究海域。每年的南极app考察都在普里兹湾布设有限固定断面和站位;考察队员由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明升手机、生物地球明升手机、海冰动力学和海洋渔业资源等多学科队员组成。
据矫玉田介绍,南极底层水(AABW)的形成和运动是世界大洋深部到底部换气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正在进行中的世界大洋环流计划(WOCE)已在50°N的大洋深部发现了AABW的踪迹,而AABW是决定世界大洋深层和深渊水体性质的主要水团。形成和外输AABW的最大源区是威德尔海,另一个重要源区是罗斯海。
普里兹湾也可能是南极底层水的生产区。普里兹湾具有高密度陆架水,变性南极绕极深层水从73°E附近涌入了陆架区,且有较大规模的埃默里冰架水,具备了生成南极底层水的必要条件。然而,至今的南极夏季观测尚未在普里兹湾陆坡区捕捉到高密度和高含氧量的下沉水羽,因此尚无从确认普里兹湾是否是南极底层水的生成区。为此,对普里兹湾海域长期的陆架、陆坡区和深海洋区直达海底的海洋学观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南大洋底层水的分布对研究极地海洋学和全球变化至少具有4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与地球北极的北冰洋相比,南极大陆具有大陆性的冰原气候特征,在漫长的极夜里,南极大陆的气温更为低下,因此南大洋对发生在南极大陆最寒冷事件的“记忆”,也是海洋对全球最寒冷事件的“记忆”;二是在东西方向畅通无阻的南大洋底层的某一源地形成的底层水,可通过绕极流(ACC)的输运广泛分布于南大洋的底层;三是广泛分布于南大洋底层的低温、高盐、高密度水团借助于深海的经向环流,实现与中低纬度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水交换,因此构成了调节全球海洋温度的冷源,这一点对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更具重要意义;四是在上述三大洋域,南极深层水和底层水的分布和运动是诊断全球变化的可靠依据,为研究极地海洋对全球海洋和气候变化的作用提供了物理海洋学的客观背景。
矫玉田解释说,极地对自然变化极其敏感,极地环境对全球环境具有放大器和预警预报的作用,极地环境的变化在10~20年后会反应到全球的环境变化上来。这是因为极地环境因素如能量等会通过海、冰、气等多种方式的复杂交换逐渐传输到全球,最终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影响。
《app时报》 (2009-2-5 A2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