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孙琛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29 9:45:56
选择字号:
倪明选:大学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

 
倪明选:明升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工程app院院士,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新竹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AF教授,教育部/微软亚洲研究院信息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973”计划“无线传感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首席app家。由于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的卓越贡献,1994年当选IEEE Fellow。曾任三十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1994年获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杰出教师贡献奖。2009年获明升中国计算机学会海外杰出贡献奖。
 
大学精神今何在?什么是大学精神,我们大学到底在追求什么?在12月12日举办的明升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讲座讲授倪明选给出了他的理解。
 
大学要培养通才 发掘精英
 
倪明选认为,大学精神并不是校训,而是体现在大学培养的人的做事风格中。在他看来,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大学都是有精神的,如北大精神是自由开放,清华精神是务实,复旦大学的精神内涵极为丰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有“爱国奉献的传统,学术独立的理念,海纳百川的胸怀,追求卓越的理想”,明升中国科技大学的精神则可以用严济慈老校长的“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概括,另外还有很多大学没有很明确的精神,或者很难用几个字来概括学校精神。
 
“什么是大学精神?我觉得是一种绵绵不绝、与时俱进的传承。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学校既有明的精神,也有暗的精神。明的精神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暗的精神则只能由一代代学生心领神会。”倪明选说,“很多大学是有精神的。有一些老学校并不是没有精神,只是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了。”
 
在倪明选看来,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年轻人由此走向独立、稳定、成熟,而西方式教育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发现学生的天赋。“人不是生而平等的,是绝对有差异的。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天才绝不只指奥数好的人,球打得好的、文章写得好的,都是天才。而大学的职能,就在于培养通才、发掘精英或天才。”他认为,培养学生开放的头脑、开放的胸怀,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精神,以及自学的能力,都是大学该做的事情。
 
倪明选指出,目前一些大学在追求更多的经费、更高的排名、追求更好的师资、更多的文章,却忘记了大学最应该有的东西。
 
倪明选建议,大学首先应给教师更宽广、更有尊严的教学与研究空间。“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我们老师的工资太少了。一个讲师每月2000元工资,这能支持比较有尊严的生活吗?老师要靠灰色收入来生活,这是不合理的。”他由此提到了美国大学的“终身制”。
 
据了解,根据美国大学实行的终身制,获得终身资格的教授除非违法,学校是不能解聘他的。这就保障了教授发表学术思想言论的自由,不致因观点与学校领导不一致而被开除。倪明选认为,这是美国高等教育能够发达的原因之一。
 
倪明选还建议,要给学生提供弹性、灵活的学习与成长空间。他认为,大学应注重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同时要教育学生注重运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其领导力、交友联谊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重振大学精神
 
倪明选认为,量化的评估、短视的评估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大学变得越来越功利。他说:
 
“评估太多、评估短视,产生了很多问题。我在美国当了20多年教授,很少被评估,在这边评估比较频繁。本科教学评估我们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为了通过评估很多学校重新编造学生作业等种种‘教学资料’。评估的、被评估的,大家对此心照不宣。这有意义吗?这对我们学生是一个好的示范吗?评估是有需要的,但如何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开的评估是值得探讨的。”
 
此外,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人们的生活态度,对物质追求的程度,和以前都不一样了。在倪明选的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批到美国去的大陆访问学者都很刻苦,这和现在差别很大。现在,世界开放了,学生不如以前用功了,老师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解释说:“也不是说老师不愿意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而是因为他们要跑项目,要出去演讲,要开会,时间确实越来越不够用了。作为老师,我对此也很内疚。”
 
倪明选还提到,目前教人思考的大师不多了,学问变成追求名利的一种工具。“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呢?我想这是由于整体处于快速追赶的阶段所产生的。国家封闭这么久,这些年全国由200多所大学、五六十万学生,发展到现在2000多所大学、五六百万学生,基本上基建、师资的扩张成为主要任务,量的迅猛增长必然导致质的提升的不足。”倪明选说。
 
倪明选进一步谈到,快速追赶的改革开放进程,赋予大学一些非传统大学的责任。因为大量人才在大学,所以大学同时要承担搞工程、搞建设的任务。实际上,国外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培养人才,而工程、建设任务由企业界或国家实验室来承担。
 
此外,“急于看到成果”的心态也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按照教育、科技管理部门的要求,一项课题至少两三年内要拿出“阶段性成果”,但实际上很多研究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而向来以“望子成龙”闻名于世的“明升中国父母”,对孩子赋予了太多的要求,也助长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急功近利之风。
 
倪明选认为,重建大学精神是一项制度的改变,首先需要观念上的改变。
 
“我们不要忘了,大学首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师,以及多元化的各种人才。”他强调,“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绝不能只用学习成绩一个指标,因为人的才能是多元化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带出来的博士有的在给我带出来的硕士打工,每个人的成功方式也是多元的。”
 
倪明选说:“尽管制度一时难以彻底改观,但我们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要推动一次明升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西方的方法不能完全照搬,但如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参考借鉴,确实值得知识分子深思。”
 
(本报记者 孙琛辉 整理)
 
《app时报》 (2009-12-29 B4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