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大学的服务职能日益突显,与此同时,财政紧缩成为大学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这种局面,西方大学纷纷进行变革,在运作机制、核心活动和组织特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终形成“创业型大学”的模式。
基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大学的发展程度,创业型大学的形式不尽相同,但其呈现出的特性可归纳出六个主要方面。
第一,创业和创新密不可分,由于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场所,因此创业型大学以研究型大学为基础并作为其发展趋势而存在;第二,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往往以现实为导向,课题常常以项目的形式出现,由不同学科部门互相协作完成;第三,创业型大学不仅具备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将有价值的成果转移到生产部门,由此形成多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第四,为了保证知识转移过程中发明者的利益,国家和创业型大学还纷纷建立了专利政策;第五,由于具有极强的经营能力,创业型大学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并且第三渠道的资金比重较大;最后,创业型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成果转化或大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都抱有普遍接受的态度,进而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参与其中,最终形成大学中“学术和创业共存”的创业文化。
创业型大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知识经济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当一些国家意识到创业型大学作为部分大学变革趋势存在的时候,创业型大学已经开始在全世界传播,西方国家的创业型大学都纷纷兴起,并形成了共同的“创业”格局。
剑桥大学和“剑桥现象”
在英国,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齐名,然而相对于后者保守的风格,剑桥大学多少具有勇于变革的精神。1971年,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建立全英第一个app园——剑桥app园,并凭借剑桥大学这一强有力的知识源,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加入,它们与剑桥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所进行联系与合作,促进了人员和资金的交流。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越来越多企业的进驻,剑桥大学周围出现了技术型的社区,形成了所谓的“剑桥现象”。
这里要特别提到剑桥技术极和剑桥企业。剑桥技术极是指以剑桥市为中心,25公里为半径的一个高新技术集中区。它位于英格兰东部的广阔区域,也是整个英国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个地区大约1500个高技术机构、45000名高技术雇员和三所大学。剑桥企业则是剑桥大学的一个重要机构,其职责在于帮助剑桥大学的发明者、创新者、创业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技术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服务中,使国家经济、发明者和学校三方受益。根据剑桥企业统计的数据,在2005~2006年这一年的财政中,剑桥大学通过知识和技术转移获得的营业额就达到了626万英镑。
洪堡大学与安道尔舍夫app园
剑桥大学与“剑桥现象”作为欧洲大学推动地区发展的典型被很多人所熟知。而相比之下,洪堡大学的安道尔舍夫校区似乎很少有人了解。洪堡大学常常与第一次学术革命或者大学研究职能的确立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在第二次学术革命的冲击下,洪堡大学同样主动回应社会需求,成为一所具有变革精神的追求卓越的大学,这点可以在安道尔舍夫校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充分证明。
1991年,洪堡大学准备筹建安道尔舍夫校区,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重构学校的院系,将实用性的学科和研究机构集中起来,通过和周边企业的直接对话,将知识成果进行更直接的转化,从而降低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并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数学系、自然app机构以及一些非大学的研究机构将成为安道尔舍夫app园的中流砥柱。经过一系列的视察、可行性分析和校区的建设,计算机系的学者作为先驱于1998年首先进入该校区,数学系、明升手机系、物理系和生物系在此后的五年中纷纷入驻,12家非大学的科研机构和360家技术导向的企业也先后建立。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形成了相互受益的网络,将研究和知识的应用相融合。
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app的兴起
注重高新技术的美国向来不缺乏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能够给地区经济带来重大推动的大学,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其中,麻省理工学院被认为开创了大学与企业联合的模式,并正在逐渐取代哈佛的精英教育传统。
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本身极具特殊性,它融合了各种大学模式,将古典教学学院、多科技术工程学校,赠地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合为一体。1862年建校之初,该校就将技术教育置于第一位,与人文和app教育并存,这一设想经历着不同学者争论,最终推进麻省理工学院向创业型大学不断转变。
首先是咨询工作的争论。该校学术委员会在20世纪30年代制定出“五分之一原则”,即教授一周内有一天的时间可以用于咨询或者通过参与企业挣钱而不受质疑,使得那些能为企业效力、为学生找到工作又能够继续自己研究的教授成为典型的“MIT学者”。其次是对专利权的争论。20世纪30年代,经过讨论,该校允许在考虑传统学术价值的前提下进行专利活动。学校有专门的专利委员会体系,包括专利委员会和专利管理委员会,前者对发明的新颖性发表意见,后者则更注重专利的管理。第三是二战期间“大学—政府”关系的改变。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资源开始用于支持大学的研究。而第一个大规模的跨学科研发组织——雷达实验室的建立,也促进了战后跨学科研究发展以及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二战结束后,哈佛商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建立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在为新技术公司提供资本的同时,尽可能使风险资本合法化,最终目标就是识别领先的具有商业潜力的产品,同时找到能够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市场的人。
与外界联系的不断增强并逐步制度化使麻省理工学院逐渐演变成了创业型大学。当前,该校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推动大学创业活动的开展。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中心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师、学生、校友提供培训项目、网络服务、技术和资源,用以帮助他们成功地进行投资,其使命是在教育与研究、联盟和共同体三个领域培养和发展学校的创业活动和兴趣;企业论坛则作为一个非营利的组织,用以帮助技术导向型企业的筹建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app时报》 (2009-12-8 B3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