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解开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要有超越西方的信心和勇气。”10月22日上午在京召开的2009创新方法高层论坛上,2008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院士针对国内新一轮的诺贝尔奖忧虑,发言语重心长。
在徐光宪看来,新明升中国成立60周年,本土尚未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国人对此颇为自卑。而事实上,诺贝尔奖百年辉煌,但仍有不少局限:
学科覆盖面不广,只有物理奖、明升手机奖、生理学或明升手机版奖、经济学奖、文学奖、和平奖,没有数学、力学、地学、农学、信息、航天、新材料、环境、工程app、纳米app技术等奖。
诺奖获得者的成就差别很大,其中爱因斯坦是百年一遇的世界伟大app家,居里夫人等是十年一遇的伟大app家,90%是一年一遇的大app家。
诺贝尔奖的评审也有失误,如DDT的发明人获明升手机奖,航海灯塔的发明人获物理奖等。门捷列夫、Slater、Eyring、Gamov、相对论等均未获奖。
“明升中国也有巨人。”徐光宪以钱学森为例分析。在app技术方面,1989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app技术会议上,钱学森被授予“世界级app与工程名人”称号。
1999年他又被国际媒体选为“影响20世纪科技发展的20位世界级科技巨人”之一。第一是爱因斯坦,然后是玻耳、居里夫人、冯卡门等,钱学森排名第18,是20位中唯一的亚洲人。
“所以钱学森是十年一遇的世界伟大app家,超过一年一遇的一般诺贝尔奖得主。”
在徐光宪看来,明升中国科技正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科技人员已达4200万人,研发经费已达4570亿。基础研究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都取得巨大进展,形势无限美好。
徐光宪就此预测,上世纪前40年获诺贝尔奖最多的是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后来转移到美国,到2100年应该转移到明升中国,替代美国成为诺贝尔获奖者的大国、强国。“2060年应该与美国平分秋色。”
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徐光宪毅然回国在北大明升手机系执教,一教就是半个多世纪。
而今,这位已经89岁的老院士把目光投向了青年学子,“要树立不迷信西方,要有超越西方的雄心壮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