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熊丙奇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6 2:27:15
熊丙奇: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新机制
弹性引进人才 扩大在校学生助研规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20日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该校百余名大学生畅谈心声。其间,该校校长说出了学校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想出的一个办法:“北航年度经费超过十个亿,能不能让一部分毕业生在这两三年内,采取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方式留在学校,一方面完成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减少对社会的负担和压力。如果允许,至少能够让毕业生里的1/4到1/3留下。”对此,温家宝马上表示,“我赞成你的意见。”并针对校长提出的问题,“财政部需要同意学校用年度经费雇佣毕业生,并给他们入社会保险”,当即表态:“我来负责解决财政部的手续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做法,确实值得有条件的学校借鉴。从短期看,这是一个被就业形势“逼出来”的办法,可以暂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而从长期看,这可以变为一项制度,不但对大学开展app研究有益,也对大学毕业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有利。
 
近年来高校app研究任务增多,但高校的事业编制有限。弹性引进人才,扩大在校学生助研规模,是高校解决科研力量不足的办法之一。这一办法对在校研究生、访问学者适合,那么,也同样可适合于毕业后的大学生、硕士生,如果能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加上本身户籍就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可让这部分毕业生相对安心地从事助研工作。
 
另外,从大学生就业本身看,近年来,大学生求职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有的本科同学在大三下学期时就开始找工作,整个大学四年级变为“就业年”,这种求职,直接造成本科教育严重缩水,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得到完整的教育——在大四这一年,很多计划中的教育教学安排都向大学生就业开绿灯,不少同学请假去跑招聘会,很少有教师不同意。而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2008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之后的就业率(2007届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7.5%),远高于毕业时的就业率,约高出20%,这表明,有20%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之后找到了工作,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这些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积累了求职经验,并有着更为合理的择业定位。
 
笔者曾根据以上调查,建议大学毕业生将求职拖后,有长远求职的观念,但是,这一建议遭到毕业后的大学生提出的“生活来源如何保障”等现实问题的阻力。高校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毕业后”的助研、助管岗位,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阻力。学生在担任助研工作中,可以增强能力,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同时,也完全可以去求职,这一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从毕业到社会的过渡。
 
如果以上制度能顺利实施,那么,大学将不会再为追求毕业生的当期就业率而焦虑,不再使整个教育教学围着就业转,从而可避免大学教育的完全功利化、职业化、技能化,并保证大学教育的完成性;而大学生,也完全不必将毕业之日作为就业之时,可以给自己更宽松的求职时间,以及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其实,当年在发达国家兴起的“博士后”制度,也是为解决博士毕业生就业难题而推出的,这一制度,既给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以工作、研究的机会,同时,也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提供了极具活力的研究人才。目前,这一制度的后一种功能更加显著。
 
温总理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这反映出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除了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外,还必须努力探索面对每年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大学生就业新机制。有关“学士后”、“硕士后”制度的构建,将是大学生就业新机制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app时报》 (2009-1-6 B1 大学周刊)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