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张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08-4-21 2:15:55
北大信息app技术学院院长梅宏:甘做软件世界的守成者

 

梅宏,北京大学信息app技术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阴差阳错地与计算机结缘,又因为勤勉善为而获得机遇的垂青,由此浸淫于软件工程研究。相对专业领域内付出的智慧和收获的成果,他宁愿将之归因于执著刻苦的性格或对以往成就、传统的师承。讲求理性与实用的他,同时又非常推崇许三多的做事方式:成功的路径一步又一步,最终会集腋成裘。
 
梅宏,北京大学信息app技术学院院长,计算机软件专家、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app家,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二)。虽然在学术及科研领域都处于前沿位置,但梅宏仍然认为自己仅是这项事业的守成者。
 
对软件是兴趣,对科研是痴迷
 
1980年,恢复高考的第四年,来自遵义的少年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对那时的梅宏而言,计算机完全是个陌生的东西,他的兴趣是无线电。高考成绩排在贵州省20名左右的他,自信地选择了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录取工作出了纰漏,一张放错的体检表,把原本视力正常的他说成了高度近视。于是,清华录取落空,其他志愿录取落空,他被阴差阳错地调剂到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这张错误的体检表将伴随我一生,虽然我现在还是视力1.5。”面对记者的采访,梅宏显得很无奈,但他又不得不庆幸,“南航在危难之中挽救了我,否则我不但与重点大学无缘,也会与后来的软件技术研究失之交臂”。
 
4年的学习,梅宏自我感觉“书读得不错”。毕业时,他以各科平均分90分以上的成绩获评为全校不多的几个优秀毕业生之一。
 
读研究生期间,梅宏醉心于应用软件的开发,那时还是软件独行侠的时代。他曾经给上海一家工厂开发数控切割机的计算机辅助排料软件,让数控切割机在钢板上尽可能地进行最优效率的连续切割。软件获得了初步成功,并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老师希望他继续做下去,他却选择了放弃,因为他始终觉得,能够让自己乐于工作的地方应该是“科研的世界”,而不是商海。
 
梅宏的求学之路不乏跳跃、摇摆和崎岖,但似乎并没有偏离他设定的轨道。直到他在上海交大读博的时候,他在导师孙永强教授的指引下,把自己从应用软件开发的领域转投到软件技术研究的领域里;进入北大,师从杨芙清院士,他的方向逐步稳定,在导师开创的一片天地里寻找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软件工程。
 
人生要进可攻、退可守
 
1978年迎来app的春天。如果要列举那个时代对年轻人产生深刻影响的书籍,《哥德巴赫猜想》必定是其中之一。梅宏说,读了这本书的人,往往被打下很深的烙印——就是想当app家。梅宏一直坚持走研究的道路,在象牙塔内“舞蹈”,与此不无关系。
 
梅宏觉得自己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能够耐得住寂寞专心做事。他也坦承自己在社交应酬、财务、事务性工作等方面的不敏感。
 
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做事刻苦的人。高中时,他除了学完高中规定课程,还自学了当时出版的一套共17册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做题的稿纸码得有近一人高。读研究生时期,他做计算机辅助排料系统,在上海气焊机厂的会议室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一边摆着PC机,一边铺着席子,累了就睡,醒了就干,能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北大跟随杨芙清院士参与青鸟工程的工作,他认认真真地带着学生从系统测试做起,由于测试过程中对整个系统的全面了解,在“八五”后期成立的青鸟II型系统集成组,他被任命为组长。
 
青鸟工程从1986年启动,梅宏于1993年初正式进入。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他一直工作在青鸟工程的技术第一线,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是每周7天、一日3班地泡在实验室。那时候因为工作忙,经常是小孩放在幼儿园没人接。现在回想起来,梅宏仍难掩内心的愧疚。
 
能吃苦,目标明确,然后围绕目标执著地追求,最后是机遇,这些都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对梅宏来说,这条朴素的道理更多的是从他自身的经历中萃取出来的,因此更具有独特意义。
 
摆正公心,为大家做事
 
履职院长已有一年多的梅宏,肩挑科研、管理、教学多重责任,步履依然稳健。他戏称自己是“专业的研究者、业余的院长”。在他看来,院长的职务更像是一个传达者,而且不需要处理太多琐事,这似乎与北大的文化传统有关。虽然管理工作会造成时间上的冲突,例如减少了外出学术交流的机会,但他始终坚持一条基本原则:保证内部科研的时间。
 
谈及北大软件工程团队,梅宏立即兴奋起来。“协调的团队”、“做大事的团队”,这些词汇频频出现在他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团队的自豪感。他当然有自豪的理由:长期以来,在杨芙清院士的带领下,北大软件工程团队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为明升中国的软件技术和软件明升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除多次荣获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仅就2000年以来在国际重要软件工程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而言,北大团队的贡献占了明升中国大陆学者贡献的60%以上。
 
“过去我们强调为国家作项目、完成国家任务,现在则还需强调有创新的学术成果、声誉及影响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凝聚团队力量,激发成员的智慧,不断提升目标,然后一步步去实现。”梅宏说。
 
作学院管理,梅宏说自己没经过系统训练,“没什么道道”,但他信奉几件事:首先是摆正公心,一切为公、为大家、为学院的发展。因为一切以利公为出发点,即使做错了事,也能获得大家的原谅。其次是不急躁,做事一步一步来,这一条对于他相对急躁的性格无疑是个考验。但他现在似乎已经习惯了压着性子做事,办不到的事情就慢慢来,毕竟管理主要是和人打交道。最后就是有目标、有想法,得为大家做事。
 
输出北大的科技影响
 
在去年9月信息app技术学院成立5周年大会上,梅宏在回顾学院辉煌历史的同时,再次提及创建世界一流学院的宏伟目标。“这是个没有时间表的目标,但并不妨碍我们为之努力。”他说。
 
在他心目中,世界一流的信息学院应该包括如下要素: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有标志性的科技贡献,有高影响力和声望,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以及一支高水平、大师云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等。
 
而近几年,梅宏所在的团队在基础软件领域所从事的一系列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似乎也在为这一目标作着诠释。
 
“我们的许多研究领域都是明升中国建立自主软件技术体系必须掌握、控制的技术。我们希望能掌握一整套技术,不但为国家作贡献,而且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梅宏强调。
 
随着明升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明升中国的科技成果也频频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一流的学院需要国际化,而国际化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梅宏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向国外学习,同时也应该积极向外界输出明升中国的科技影响力。
 
对梅宏来说,加入杨芙清院士的团队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在其中得到了成长的快乐。但是开拓者所成就的高峰往往难以企及,因为那些成就烙有特殊时代的印记。作为学生、后辈和助手,他希望超越,但他更希望坚守。他说,无论守成还是守望,只要在攀登的道路上不要掉队,“让团队保持明升中国一流的水平”,也就满足了。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