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央视国际 发布时间:2004-2-28 13:56:18
刘东生:明升中国黄土序列的古环境研究之父
 
主持人:大家好,成功往往开始于人们的一些选择,今年87岁的地质学家刘东生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就选择了离开书斋,行走在祖国的土地上。他将自己的这一注定要孤独寂寞的选择坚持了整整70年,与其他是一个学者,不如说他是一位行者,在2004年2月20日这一天,这位孤独行者终于迎来了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鲜花和掌声。
 
刘东生:太不习惯了 ,可以说。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工作,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工作,说老实话很平常。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的app工作人员该做的事情,所以没有什么非常值得惊人的事情。
 
刘东生这次获得的是明升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而在2002年4月12日,刘东生在国际上获得了泰勒环境成果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泰勒奖被称为是环境app领域的诺贝尔奖,而那次获奖在国内媒体上的反响却是波澜不兴。
 
刘东生:当时因为这个奖本身来说,不大为人们知道,特别是咱们国内,而国外知道得很多。再有我做这个工作本身来说,也不是很为大家所熟悉的,我做的只是对黄土的研究,这个大家听起来就很平淡。
 
主持人:当时您去领奖的时候,也是您自己一个人带了一个学生过去领的奖。走的时候回来的时候,不光是国内的媒体,甚至包括学术界都没有很盛大的欢迎和欢送吧?您当时有没有觉得意外呢?
 
刘东生:我不意外。我觉得应该这样,因为这个奖固然是得了,但是用不着这么声张。
 
主持人:您可以说是在行业里头,应该说是像您讲的不太为人所知,应该说也比较寂寞。这么几十年了习惯了,突然之间一个国家科技奖,那您一下子被媒体所瞩目了,感觉会不会有一些变化?会不会有些不同?
 
刘东生:应该说是感觉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本来在我们这个工作里头,多少有一点战战兢兢的那种感觉吧。
 
主持人:为什么?
 
刘东生:我们这么多人, 这么多努力,国家承认不承认你呀?你对国家可以有什么贡献?这一点说就觉得时时刻刻地有一些个这种心情吧。
 
主持人:今天这样算是放心了?
 
刘东生:现在来说呢,肯定放心了。国家也承认我们了,国际上也承认我们了。我们这些个人的工作得到了最大的光荣,就是得到了国家的社会的承认,在国际上也得到承认,也可以说我们为国争光吧。也可以说这种心情,那和觉得自己这个工作没有什么不受到重视,或者对国家做不出什么贡献来,那就完全不同了。
 
刘东生在认识和运用地质沉积物了解全球性环境变化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被称为是明升中国黄土序列的古环境研究之父。通过50多年的研究,他清楚地证明了黄土为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大陆记录,黄土已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环境信息的三种可靠来源之一。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明升中国站到了世界的前列。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比较通俗地讲一讲,您所从事的这个领域的研究呢?
 
刘东生:黄土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比如说我们最近这些年大家也常讲,沙尘暴。在1980年4月20日在北京有一次很大的沙尘暴,那一次的沙尘暴只是在北京普遍地沉下来0.01毫米厚。那一次的沙尘暴如果一年有十次这样的沙尘暴的话,就是0.1毫米。如果是两百万年呢,就是两百米 。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可以透过两百米,看到我们过去两百万年的历史。
 
刘东生:所以黄土本身这二百五十万年以来,二百多米厚,实际上是代表很多次的有沙尘暴的天气,和没有沙尘暴的天气。
 
主持人: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您是做通过黄土来研究古气候 、古代气象。但是实际上您做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把它跟今天联系起来。
 
刘东生:所以我就说,有的人认为你这个工作好像和现在比较远,但实际不然。比方说经常说是今天的生活呢,要和历史来比较。为什么和历史比较呢?就是我们今天和历史比较,才知道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什么位置,而也是如何看到未来,怎么样看到未来。所以过去 现在 未来,这也是我们就是黄土研究,或者说地质研究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以往,人类获得古环境信息的渠道只有两种。一是深海沉积物,二是极地冰核。刘东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第三种可靠来源,那就是黄土。这是对全人类的贡献。而刘东生最早与地质结缘,则是出自于一种非常朴素的爱国心。1917年11月22日,刘东生出生于辽宁沈阳,父亲是一位铁路站长,亲眼目睹了皇姑屯事件的全过程。在沈阳的这段生活,让刘东生对于什么是亡国奴,有了最深刻的感受。
 
刘东生:我小的时候在东北,在沈阳,我学校旁边就是一个日本学校。当时那个日本学校里边,那个日本那时候服兵役的那些人,虽然是商人他当时是服兵役的。厮杀的那种练刺杀的声音,在我耳朵里头,所以我小学的时候我懂得了爱国。到了我中学时代,我在天津在南开中学。那个时候学校里头的活动很多,课外的活动。所以我懂得了就是从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好奇自然,对大自然好奇、探索和发现这样子一个类型的人。
 
1938年,刘东生考入了西南联大,子承父业,他最早选择的专业是机械系。
 
主持人: 我们回过头来讲,您的专业选择实际上经过了很多的变化。最早学机械,后来又学了古生物,然后地质。
 
刘东生:在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很重要的时刻。当时来说呢,我家里人我父亲他很喜欢我要学机械。但是我一到了昆明以后,一看昆明的大山非常漂亮,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但是这个呢,还不能够说服我的家里人,说我从机械系转到地质系。最关键的时刻呢,使得我下决心呢,是我的老师谭锡畴教授。当时在昆明附近有一个铁矿被发现。这个铁矿能不能开采?就请了我们西安联大的教授谭锡畴教授去看。当时他去看的时候,就是山前看看,山后看看。当地人说太有点神了。转一转 ,山里看一看,量一量 ,看一看。好了,他说没问题可以开了。就是现在的云南易门铁矿,现在还在开采。
 
主持人:现在还在开?这一眼看得非常准。
 
刘东生:是啊。所以当时我说抗日战争时期,报效祖国最好的办法,是能找到一个大矿。学矿就要学地质,所以后来我就决心学了地质。
 
解放前,刘东生从事的是古脊椎动物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解放后,新明升中国百业待兴,需要地质工作者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去。刘东生也投身到了国民经济建设恢复时期的工作中,而这时,明升中国的黄土研究还处于瓶颈阶段。
 
主持人:您是怎么跟黄土结上缘了呢?
 
刘东生:当时因为对黄土研究的人比较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普通大家看黄土常常是看到一片黄。虽然说是很厚,一二百米,当时就是一片黄,当时这里面看不出什么变化来。所以做地质工作也是最怕,如果说完全均匀一致看不出什么变化来,当然这就很单调了。但是我觉得当时国家的需要,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决心放弃了古生物的研究到了黄土的研究。
 
1954年,刘东生参与了三门峡水库的坝址及金、铜、镍 矿的找矿工作,也就是在这项工作中,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发现了黄土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刘东生:有一天下雨以后晚上晴天了,大家出去走一走。我看到一个沟里有几排灯,一排一排的灯像个楼房似的,这样的灯,非常奇怪是什么事情。当然因为天黑了隔着一道沟,也不知道也没有去。可是到第二天早晨,我就很好奇所以我去看看,到底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呢,这几排灯,是从老乡住的窑洞里边来的。
 
这一看,他发现黄土地并不是只是一片黄。
 
刘东生:每个窑洞的顶上,就像我们房子的天花板似的,全是一层很厚的红的黏土。这几层东西而且和黄土是间隔地出现,是什么道理呢?所以有点就纳闷了, 奇怪。这个时候碰到了土壤学家是朱显谟院士,他说你看到的这个实际上不是什么红色土,而是黄土里边的红的颜色的古土壤层,就是古代的土壤。
 
主持人:也就是说不是那个随风吹过来的黄沙,在那些年可能没有太多的沙尘暴。
 
刘东生:对了。
 
主持人:您当时看到的这个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道理?
 
刘东生:就是, 很可能。黄土来说,一般我们都认为是一种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而红土,是一种湿润的热的天气形成的。
 
主持人:您当初看到的这种分层的红土和黄土分层的情况之后,您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呢?
 
刘东生:我当时感觉确实很高兴。因为什么?因为终于在一望无际上下全是黄的里边,我找到了一个线索,找到了一个可以深入解破这个谜的关键。
 
主持人:为什么别人经常看到这样的窑洞,但是他们发现不了这里的秘密,而您发现了?
 
刘东生:做地质工作,就是刚才说到的我的老师,我头一次到他那儿去的时候,他从美国刚回来,一九四几年,带了很大一部分侦探小说。说我们研究古生物就像侦探一样,要在没有,要破案了,要在没有什么线索的时候,要找到了隐藏着的线索,能够把这个案破了,知道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通过这个蛛丝马迹来完整地再现过去的这段历史。
 
刘东生:所以我在会兴镇 看到古土壤的时候,我就用他说的这个教导来看。我说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用看侦探小说的方式,来看这些黄土。
 
刘东生:这么说吧,做app工作当然就是需要我们不要放过任何细小的现象,而真正进入深入到它的实质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