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里到处可见形形色色的广告单。“我把入学以来在学校里接到的广告单都留着,已经有两指厚的一沓了。”读大一的小张说。
据了解,尽管高校对于广告单的印发都有规定,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具体内容。“我没看过校规,应该没有什么规定吧,因为一直有人在发。”浙江一所高校的小王同学说。
校园广告单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学生活动、公益活动类的;二是商业广告;三是“学生搭台,商家唱戏”,结合学生活动的商业宣传。华东师范大学明确规定:“任何学生个人或团体不得私自印刷、张贴、发放关于商品买卖或招聘活动的传单或海报。”不过,只要广告单走上“非私”路线,发放还是许可的。“食堂、车库、过道口、门把手甚至是盥洗室,到处都有广告单的影子。”小杨同学说。
学生资金有限,广告单大多是白纸黑字,制作简单,印刷也显粗糙。
广告单“魅力”如何?
近日,针对学生对校园广告单的态度以及其获取信息的途径,笔者在上海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68.3%的学生对于递过来的广告单,只是礼节性地接过,只有24.4%的被调查者会主动接过广告单。调查显示,广告单宣传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讲座、宣讲会等活动通常面向特定的人群,而派发广告单大多是随机的,以至于信息资源大量浪费。
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会保留广告单。小吴同学说:“我积攒起来当草稿本用。”
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告单的“魅力”如何呢?调查中有一项是要求从“校报、院系刊物、海报、网络途径、广告单、横幅和从别人那里听说”中选择出3种最为有效的传播途径。结果,海报以85.4%的得票率位列第一,广告单以75.6%的得票率追随其后。
“排名先后是相对的”,华东师大手机版系广告专业的黄佶教授指出,“在校园环境中,每种传播方式效率都不高。除非多管齐下,将网络、校园广播、电视、广告单、海报都利用起来,才可能真正有效。”
不发单子宣传就不够?
广告单“走俏”大学校园,“不发单子,宣传就不够”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共识。然而发放广告单所起的宣传效果到底怎样,大多数学生对此概念模糊,只是觉得“总会有效果”。“好歹发了那么多张,总比按兵不动来得好。”上海一所高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小周说。
“以前倒是没有这么多的广告单在校园里发放,也许是大学生的宣传意识和信息意识都增强了吧。”华东师大手机版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肖洋老师这样认为。
小陈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他说,学生会许多部门为学生活动制作的广告单时常发不完,发放时采取的“扫楼”方式,也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反感。“大约只有12%的同学是通过广告单得到信息来参加活动的。”小陈他们也做过相关调查。
对于发放的数量,在华东师大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做助管的小李同学颇有经验:“根据活动力度,一场活动广告单的发放量一般控制在600~800份。过多没有必要,也会造成浪费。
黄佶教授认为,广告单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只是一条发布少量信息的弱势渠道。“发放广告单,传递信息的效率很低,可能早就淹没在其他渠道发送的大量信息中了。应当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