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樊自立 来源: 发布时间:2008-7-28 2:1:56
樊自立研究员:罗布泊究竟何时干涸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站在罗布泊。照片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济拍摄。 

《app时报》于2008年3月3日A4版,以标题《罗布泊干涸与塔河开发无必然联系》,报道了李保国发表在《app通报》的论文:《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地形特征与干涸时间讨论》。笔者近日查到原文,论文的重要结论之一是罗布泊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干涸”。报道给予该论文极高的评价,认为是“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
 
本人1980~1981年先后两次随夏训诚先生考察罗布泊,并主持过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塔里木河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根据个人实际调查、查阅历史文献及对遥感图像进行释译,对上述报道和论文观点提出异议,不妥之处,欢迎商榷。
 
塔里木河与罗布泊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共有9条支流,分别是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喀什噶尔河、克里雅河、渭干河、迪那河、孔雀河及车尔臣河。现上游只有前3条还向塔河干流供水。干流全长1321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于地面,汛期经常改道变迁。历史上,中下游曾有3次大的改道。
 
第一次改道发生在公元330~400年间,即楼兰国衰亡之后。此前,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从北面入罗布泊,当时上游绿洲面积小,从河流引走水量有限,塔里木河水几乎全部注入罗布泊,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广袤上百里”,面积达5350平方公里。魏晋后改道的孔雀河从铁门堡沿依列克河入塔里木河,再经喀拉和顺从南面入罗布泊。
 
到了唐代,塔里木盆地农业就较发达,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由于引水灌溉增加,使和田河出现季节断流现象。明代克里雅河就失去了和塔里木河的联系。到了清朝前期,罗布泊面积仍很大,但比《汉书》记载就小了,《河源纪略》(1782年)记载,罗布泊“东西二百里,南北百余里”。清朝中期,塔里木河水量仍很大,《西域水道记》(1823年)有“河水汪洋东逝”之语。清朝后期,特别是林则徐谪戍新疆和新疆建省后,奖励农垦,至清末南疆耕地面积就有60万平方公里,由于引水增加,喀什噶尔河已不入塔河,渭干河只有少量洪水汇入。《新疆图志》(1910年)就意识到塔里木河由于“水势日渐分流,无复昔时浩大之势”。自塔河向下游,水量减少,又经流过喀拉和顺的蒸发损耗,到达罗布泊的水量就很少了。《辛卯待行记》(1891年)记载“水涨时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一二里不等”,比清初小多了。
 
第二次改道发生在1921年,塔里木河在中游冲大一个灌溉草场的渠道形成拉依河,在普惠入孔雀河,再从北面入罗布泊。1930年是黄文弼先生最早见到,罗布泊“水云相接,极目无际”。1931年陈宗与赫勒绕湖实测罗布泊水面约1900平方公里,形状“略呈葫芦形”。
 
第三次改道发生在1952年,在拉依河口筑坝使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分离重归故道,入台特玛湖。台特玛湖水面最大时150平方公里,主要靠车尔臣河补给,它和喀拉和顺间有河道沟通。上世纪50年代塔河下泄到台特玛湖的水量还有4亿~5亿立方米,再加上车尔臣河的水,可流到阿不旦,甚至进入喀拉和顺。后因修了卡拉和大西海子水库,使塔河下游断流,只留下320公里长的干河道,从此便失去与罗布洼地3个湖泊自然联系。
 
罗布泊干涸时间的讨论
 
(1)1921~1952年,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合流从北面入罗布泊时,斯文赫定与陈宗器于1934年乘独木舟沿孔雀河顺流而下,4月7日在中游赛切克测得河水流量96.9立方米每秒,观察堤岸水位痕迹洪水期流量可达几百立方米每秒。8月5日在入湖三角洲的一条支流测得流量192.4立方米每秒。若以4月代表枯水期,8月代表洪水期,则年平均流量为144.1立方米每秒,年入湖水量达46.2亿立方米,可使罗布泊水深达2.43米。1921~1952年,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没有大的水文变故,水量不会有大的增减,所以1931年陈宗器测的得罗布泊可代表1921~1952年罗布泊水域,因此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罗布泊不会干涸。
 
(2)1952年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分离后,孔雀河单独入罗布泊,水量减少,湖面虽收缩,但仍未干涸。1952~1958年孔雀河流域灌溉面积约4.0万hm2,引水量约6.0亿立方米。孔雀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3.1亿立方米,减去灌溉引水量还有7.1亿立方米,再加上地下水通过农田排水回归孔雀河水量1.3亿立方米,使下泄水量可达8.4亿立方米。由于孔雀河是一个窄深型河道,下泄水多在冬季,蒸发很少,河床渗漏可由山前潜流补偿,所以入湖水量不会少于8.0亿立方米,因而罗布泊不可能干涸。1958年为丰水年,年径流量15.4亿立方米,入湖水量10.7亿立方米,在1958年航片镶嵌图上量得湖水面积563平方公里。1959年孔雀河径流量达22.0亿立方米,入湖水量15.3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按1米计算,湖面可达1530平方公里,但都没有超过1931年。1981年我们穿过湖心时,看到很多被洪水冲来的家具、农具、木料及衣物等,也表明入湖水量很大。
 
(3)明升中国app院新疆综合考察提供1959年罗布泊有水证据。①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济拍摄的照片(如上图),湖边站立的人是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他面向湖水,前边是一艘橡皮艇,水域开阔;他背后为盐壳,厚有30多厘米,恰是湖的北岸。②《新疆地貌》记载:罗布泊的深度以偏北部较深,可达2.0米,在北部偏南实测了一条10.3公里长湖底地形断面,最浅处0.23米,最深处0.65米,湖底坚硬,踩之不陷。③《新疆水文地理》记载:湖水很浅,一般不超过1米,因为有强劲的东北风使湖水位有顺时针环流现象,湖水清澈。
 
(4)罗布泊干涸时间确定。1958~1960年是新疆农垦发展速度最快的3年,全疆共开发133万hm2。此间孔雀河灌区也进行了大规模农垦,为灌溉这些新垦土地,在孔雀河上修建了普惠和阿克苏甫两座大坝和水库。先后于1960~1962年完工,控制灌溉面积2.2万hm2,库容1080立方米。沿河还建泵站24座,有上百台抽水机扬水。由于这些拦水、蓄水和扬水工程的修建,使孔雀河水几乎全部消耗在灌区中,再无水下泄,因此罗布泊干涸应在1962年以后。
 
罗布泊干涸原因及与塔河开发有无关系
 
(1)罗布泊干涸原因。内陆干旱区尾闾湖的干涸和萎缩,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普遍现象,如新疆的玛纳斯湖、艾比湖、艾丁湖,河西走廊的西居延海,以及中亚的咸海和巴尔喀什湖。其原因主要是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和断流造成的。根据统计,塔里木河6条源流出山口径流为312.5亿立方米,多年变化不大。河流出山口水量未减,而尾闾湖泊干涸,水在那里去了,主要消耗在绿洲灌溉农业,人工灌溉绿洲发展愈快,面积愈大,消耗水量愈多。1972年全盆地灌溉面积达149万hm2,从各级河流引走的水量335.1亿立方米,占总地表径流88%,远超过国际上干旱区河流引水率不超过50%的标准。为了解决春旱,共建大、中、小型水库206座,总库容30.8亿立方米,如果平均深度按1米计,可形成3080平方公里的湖面,超过1931年罗布湖面积。
 
(2)罗布泊干涸与塔河开发有无关系。
 
①从绿洲形成发展看,干旱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扩大绿洲,即用人工水域(渠道、水库)代替自然水域,人工绿洲生态代替自然荒漠生态。其结果是使地表水的地域分配发生根本变化,上游引水过量,下游缺水断流,尾闾湖萎缩干涸,就是必然趋势。
 
②从水资源利用看,粗放低效,也加快了下游缺水断流。1970年以前,南疆主要依靠广种薄收来维持不断增加的人口,每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15~20立方米。在塔河中游,乱扒水口多达138处,引走水量22亿立方米,漫灌草场,每头羊每年要消耗水4万立方米以上。
 
③从水系关系看,罗布泊干涸是孔雀河断流造成。但孔雀河为塔里木河源流之一。塔里木河源流及干流中上游,过量用水,使下游5个农场难以为继,1971年人工开挖了库塔干渠,又用人工渠道将塔里木河与孔雀河联系起来,塔里木河每年向孔雀河“借水”1亿~3亿立方米,2000年~2004年,为孔雀河丰水年,“借水”量达6亿~8亿立方米,除满足卡拉铁干里克灌溉区用水外,还向大西海子以下生态输水22.4亿立方米,其中孔雀河占13.14亿立方米,使干涸30多年的塔里木河下游320公里河道进水,生态恢复,台特玛湖水域面积达到190平方公里。如果没有塔河下游缺水断流向孔雀河“借水”,孔雀河在丰水年(2000~2005年连续6年平均为22.9亿立方米),也可通过阿克苏甫泄水闸向罗布泊放水。因此,塔河下游断流,也直接、间接促使罗布泊干涸。
 
(作者为明升中国app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