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李晓明 段金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08-7-21 2:27:41
地质学家阐释“北京地质安全”命题
 
[app时报 李晓明  段金平报道]万众期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然而入夏以来,北京雨天接连不断,降水量明显增加,创下10年同期的最高纪录。多雨可能引发的汛期地质灾害正引起首都地质专家的密切关注。
 
不仅如此,北京城区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新兴绿色能源浅层地温能开发、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等地下空间建设,这些关乎城市地质安全的重要问题,也日益有赖于地质专业的解决途径。
 
一个新的命题——“保障北京地质安全”正日益受到首都地质学界的关注。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地勘局纪念建局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展示了在此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app学院院长潘懋等专家的一致肯定。
 
“随着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对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北京市地勘局局长魏连伟在接受《app时报》采访时指出,“保障北京地质安全”命题的提出就是为了阐述影响城市安全的各种地质营力作用的机制,寻求适宜北京城市发展的城市地质安全系统研究路线,引导城市持续、和谐、安全发展。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城市,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北京市地勘局在为城市寻找应急地下水源地的同时,也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这项工作开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近年来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据水文地质专家、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刘久荣介绍,2007年开始的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和地下水污染初步整治方案项目新建400多眼监测井,将地下水动态信息及时向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水情通报、水情预报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手机版,为保障北京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重要作用。
 
办一届绿色奥运会是北京的承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浅层地温能,在地质专家的努力下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据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总工程师李文伟介绍,北京的地热资源丰富。经过50余年的工作,北京市地勘局专家调查、划分了东南城区、京西北、小汤山、后沙峪、李遂、天竺、双桥、凤河营、良乡、延庆10个地热田,并提出地热远景区面积近2372平方公里。目前,北京地区地热井已有300多眼。自2000年首个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项目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以来,项目数量及服务面积均呈大幅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0%~200%。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北京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达到479个,服务建筑面积达到约1050万平方米,全市18个区县均有工程分布,而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鸟巢、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以及奥运村等实现绿色奥运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项目,都普遍采用了这一新兴绿色能源。为改善环境质量、避免奥运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供了保障。”李文伟介绍说。
 
汛期可能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也受到了地质专家的密切监测。据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韦京莲介绍,北京市地质灾害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与地域性,爆发上的群发性、隐蔽性和高突发性,危害上的多隐患性和难以预见性等特点。目前,北京市地勘局专家已经提出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框架方案。
 
“其中专业监测工程拟由1个中心站、8个野外监测站和800个专业监测点组成。监控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群测群防则由易发区内的各行政乡镇村人员构成,群测群防点1000余处。”韦京莲说,通过构建专群结合的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北京市将提升防灾预警能力,提高临灾预报水平,实现精准、快速、实时、有效的地质灾害预警,减少和降低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了城市的安全建设和发展。
 
在50多年的地质工作基础上,2004年,北京市地勘局开展了《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工作,更新了一批重要基础数据,目前已建成北京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据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吕晓俭介绍,这一系统为地质科技人员及政府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工具平台,为北京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及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了一个基础服务平台,也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质安全保障。此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的研究成果,曾使奥运主场馆鸟巢成功避让地下活动断裂带,消除了世纪工程的隐患。
 
记者获悉,为了进一步做好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满足首都发展所需的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北京市地勘局制定了“两项工程,一个系统”计划,即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工程、城市地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工程信息服务系统。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将使北京地质工作由问题推动型向理念推动型转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