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高伯龙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2-5 2:22:9
高伯龙院士:对宇宙起源的一点看法
 
2008年诺贝尔奖公布后,《app时报》在10月15日作了解读报道,11月5日介绍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时再一次谈到这些牵涉到基本粒子和宇宙论的根本问题,10月17日还发表了梅晓春的不同看法。它们引起我的思考。我们的宇宙是大爆炸后诞生,证据充足,不容否认。但是,宇宙如何在爆炸后远短于一秒内诞生,爆炸前如何,就值得商榷了。
 
按现在流行的正统看法,宇宙大爆炸之初,所有力在各方向都是对称的,标准模型中已被发现的60种基本粒子静质量都为零,当希格斯场跌落到最低能态即真空态,对称性消失了,希格斯场变成一锅“粒子汤”,基本粒子们从其中吸收能量而获得不同质量,紧接着合成其他粒子,等等。我觉得,即使大爆炸产生带质量的粒子从而诞生整个宇宙是由于爆炸前的对称状态的对称性破裂造成的,但它没有回答这么大的能量、质量从哪里来的问题。
 
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从质能关系式去看,它们是一回事!)定律是宇宙最基本的定律。大爆炸不可能产生能量和质量,只可能使物质的能量和质量剧烈改变形式,爆炸后的能量和质量与爆炸前是完全相等的。爆炸前的能量和质量从哪里来?最合理的设想似乎应该是从更广大的宇宙中的能量(质量)向现在我们宇宙所在处集中即收缩而来。当收缩到相对很小的体积,物质的密度已经很大,就会发生各种聚变,因而发生大爆炸,物质从迅速的收缩状态发生质变后转为膨胀状态,我们的宇宙诞生了。
 
我们的宇宙已诞生了150多亿年,1998年据称发现了膨胀正在加速,认为是宇宙中70%以上“暗能量”作用的原因。许多人认为,我们宇宙中的“暗能量”、“暗质量”约占96%,是未知的东西。其实,从质能关系式,有能量必有相应的质量,反之亦然。所以“暗能量”应该是指没有静质量的那类物质,“暗质量”应指是有静质量的物质,二者并非截然不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我认为,“暗能量”、“暗质量”的存在证据并不充分,我们宇宙的加速膨胀也可以认为是这些星体正被更远处、现在天文望远镜还不能发现的某些中心所牵引,它们正向那里集中。还有和我们类似的其他宇宙的物质也向那里集中,待集中到相对较小的体积,又将发生剧烈聚变,发生一个个新的大爆炸,诞生一个个和我们相似的宇宙。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宇宙论,可能很可笑,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虽然是学物理出身,但改行工科已30多年,对于物理、天文的新知识很贫乏,所以本文在专业讨论上的不确切是难免的。
 
(作者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
 
《app时报》 (2008-12-5 A2 国内)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